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

时间:2022-09-21 11:57:21

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

1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术规范概念与结构及意义

1.1概念该学术规范是学术规范和中医学学术规范的下位概念;具有其上位概念的共性特征以及区别同级概念的自身特征。定义该概念为:研究主体从事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遵循的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规范。这一概念及其定义指明规范的对象是研究主体(代指研究人员)与其研究内容,规范的内涵是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准则。它符合学术概念的“专门系统的知识及其对该知识的研究”的双重含义,且具有学术规范下位概念的自身特征。因此,是一立得住的概念及其定义。尽管今后需要修定,但目前可以参照应用。

1.2结构不同的学术规范都有其有不同的结构。现代中基学术规范具有如下3个层面结构:学术追求,昭示研究主体的探索取向;学术准则,规定研究主体的基本方法原则;研究与写作规范,则是面向研究内容的具体规定。该规范的结构从上到下,由研究主体的价值取向到基本方法,再到研究内容的具体规定,是一逐步递进层层深入的立体交叉的有机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规范及其结构,本应具有上面学术规范的相应内容和结构。如学术争鸣与评价的规范、学术不端界定与处罚的规范。限于篇幅和初步探讨,这些不足和缺如,留待学术共同体同行修正提高。

2学术追求规范指学术主体研究面向研究内容探索取向的规范

即对学术研究的目的及其目标是什么,做出规范。

2.1探索未知指研究主体应当探索其研究对象尚未认知的现象及其机制的规范。创新,是学术研究首要目标。现有中医基础理论,是通过“以象测脏”、“司外揣内”建立起来的整体直观水平上的描述性的理论。产生脏象外在表现的内脏结构及其功能机制,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和发现,但远不清楚。因此,探索未知自然是该学术追求的首要规范。这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至关重要。

2.2追求新知指研究主体探索未知的同时,应当遵循洞察科学前沿最新知识的规范。遵循这一学术追求规范,方能提升中医学术研究水平,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科学发展同步。下面“学科尺度”所列举两个例证,足以佐证该规范重要和必要性。

3学术准则规范指研究主体进行学术研究和发表论著应当遵循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遵循如下三条标准和原则,有利于中医学术研究突破难以为外界接受的“瓶颈”,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相互沟通。

3.1科学视野指以科学眼光,从相关科学背景下,开展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基的研究的准则。该条准则,是对中医现代研究已经走向国际科学前沿众多事实的概括,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把握。在SCI收入杂志发表中医研究论文日益增多是事实,也是趋势。遵循这一准则,将提升研究水平,加快中医走向世界科学舞台的步伐。

3.2学科标尺指从学科专业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并衡量研究水平的准则。如上所述,学术简言之就是各学科发展中的知识和对该知识的专业化的研究。因此,需要遵循学科标尺的准则,以衡量出研究水平的高低,提升研究水平。例如,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的研究,如果遵循学科标尺原则,用系统生物学学科尺度去衡量,则可发现其不足,有利于改进提高。有关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及其最新发展,详见下面“明确概念”条目下的例证。再如,我们前面提出“肝主疏泄的功能通过脑内相关脑区功能调控而实现”的科学假说[1],同样需要置于脑科学功能影像学科领域去比较水平高低。只有如此,才能改进提高。反之,如不遵循这一准则,则难免陷于“自话自说”的低水平重复。学科标尺作用,前面论文“新学科”[2]已做明确阐述,详参该文。

3.3公认理念指研究应遵循科学界公认的标准,研究结论应取得科学界认可的准则。该条准则,是上述两条的补充发展。意义同上。有关“公认理念”详参“新理念”一文[3]。

4学术研究与写作规范

学术研究涉及从选题,到研究中的取材、设计、论证及其结论的全过程。限于篇幅和首次探讨,本文侧重于学术研究与论著撰写中的亟待重视几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探讨。初步提出以下7个方面的规范,一是现有中医学术研究与其发表学术论文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这7个方面密切相关;二是面向中医现代研究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构建,7个方面必不可少。以避免上述问题,减少新理论创建中的差错。

4.1明确概念指研究者自己明白并应使他人明白概念的来源、原有内涵,以及应用时涵义的变化。除非所使用概念众所周知;否则,均应遵守这一规范。(1)明确概念来源,指在中医学术研究中,引入或应用一个新的概念,应当明确无误地交代清楚该概念的来源及其涵义。(2)指明出处,应当引自该概念提出者的原有论文,即引证第一手文献;原则上不可采用间接引用方式,即不得“转引”第三者论文或论著中引用的文献内容。(3)说明引入或应用新概念的内涵,要点有三:一原概念是什么学科的概念,二概念内涵是什么,二引用时有无取舍变化。该条规范及其要点,对于提高中医学术研究水平,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创建,都必不可少。举例论证,为避免误会,不列举所举例证的文献及作者,但确保例证可信可核查。例如,20世纪80—90年代,有关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老三论”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的论文、论著近乎连篇累牍。但查阅其所引用“老三论”的文献,几乎没有一篇是引自第一手文献;少有论文、论著能够明确说明其引用概念来自科学还是哲学,以及其确切内涵。这一缺乏规范做法直接后果就是,新老三论与中医学的论述近乎销声匿迹。再如,近年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论文颇为多见,但依然少有论文能够规范做到上述3条。登入自然网站点击“Systemsbiology”看其定义“Definition”,进入分子系统生物杂志网站浏览其论文,就会发现有关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论文与其概念定义及其研究进展,差距有多大。以上表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创建,迫切需要并遵循这一规范。

4.2点明进展指在研究某一专题或问题和发表该研究论文时,应当简洁说明已有研究进展,他人代表性观点和见解;在此基础上,说明本人研究设想及可能新的学术见解。该条规范的意义:一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二提示后续研究线索;三避免同一水平上的重复研究和。例证,近10年有关中医现代化、中医学科发展规律及趋向的论文数不胜数。但做到该条规范的数之可数;真正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论述甚为少见。主要原因,与忽视该条规范直接相关。做到这一规范,需要研究者下功夫检索国内外相关进展,分析进展中存在问题,从而确立需要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4.3界定问题指明确问题性质及类别,是科学问题,还是哲学包括科学哲学及医学哲学问题;给出问题的问域和应答域[3]。需要说明,中医学属于医学科学门类中的学科,详见此前论文“新学科”[2]。中医学术问题,属于科学问题的一种。科学问题的研究,需要科学的经验检验来回答;哲学类问题,无法进行科学检验,只是需要思辨回答。因此,需要首先明确问题的性质类型[4]。给出问题的问域和应答域,则是勾画出问题的界限。该条的意义:保障本人与他人在同一学科角度,同一问题应答域内进行探讨交流,从而求得研究问题的有效解决。

4.4充足可信证据指分析所研究问题及其提出相应见解时,应采用足够的而且是可信度高的科学证据支撑其观点。任何研究观点,均需证据的支持。证据愈多,对观点支持愈多。国际较为知名的传统医学杂志之所以取名为“基于证据的补充替代医学杂志(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表明其依靠证据说话。医学与中医学研究中的科学证据,依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不同的可信等级。世界卫生组织(WHO)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研究中所获得证据分为4类6个等级:“Ia/Ib”可信度最高,“IV”专家临床经验,可信度最低。以上表明,证据可信度不同,对论点的支持度不同。采用充足且可信度高的研究证据,对论点的支持力度大,为取得可信研究结论提供保障。这一规范,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建立,尤其重要。

4.5严密论证指在取得充足可信证据基础上,对所研究的论题做出理论上的经得起演绎逻辑推理的论证,从而保障得出可信的研究结论。该条的关键是,论证中论演绎逻辑推理不可或缺。唯此,才能保障研究结论科学可信。因为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前提正确,结果必为真。中医学作为医学科学门类下医学,其学术研究的结论应当相关科学原理相容。这正是我们在前面论文中提出“桥梁原理”[1]的根据所在。中医学术研究论文中,缺乏演绎逻辑推理论证的例证随处可见。现代中基研究,缺此,新理论无从建立。故提出这一规范,格外必要。

4.6严谨结论指研究结论要经得起逻辑推敲,尤其是演绎逻辑的检验。该条是上一条补充和完善。意义同上。

4.7注明出处,引证原文指学术研究与发表学术论文、论著,凡引用他人成果、观点,均需注明出处,在参考文献项下标明作者原文题目;原则上不得“转引”。此条规范,有关研究已给出详尽论述,如李国新“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但对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基研究,十分必要。若干中医学术论文少有甚至没有参考文献。再举一“转引”文献而误导的典型例证,“诺贝尔奖得主巴黎会议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汲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这见诸杂志报刊,并为中医界人士热议,几乎无人寻根问源。但一经查有人认真阅原始文献发现,会议“根本没有提到孔子”,其引用是假的[5,6]。表明引证原文,格外必要。

4.8提出这一规范的意义除具有上述学术规范的一般作用外,对于中医学术研究,尤其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建立,尚具有特别意义:淤减少同一水平的重复,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于聚焦创新,促进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和建立;盂减少学术不端。无疑,其意义也是无需赘言。

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

上一篇:气虚与治心力衰竭中医基础论文 下一篇:乐力钙应用于皮肤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