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21 10:49:58

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语文教学的和谐,就是要以和谐的理念设计语文教学,从而让师生在合作交流中互动,充满人文关怀交流,完善生命的历程,实现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成长。和谐的语文课堂,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完善。

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变“废”为“宝”

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沿着自己“预设的轨道”前进,不出轨。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诸多原因,课上总会出现“不和谐音符”。而事实上,这些不和谐因素,总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此,教师要冷静地分析,合理地运用,巧妙地解决,这样看起来会“影响”教学进程的“不利”因素,就可变“废”为“宝”,成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资源。不仅如此,冷静地处理、科学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还可以避免许多尴尬,使课堂教学始终前行在“健康和谐”的轨道上,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展。请看下面的案例:

教学《珍珠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节时,一学生在朗读“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时,把“做梦”读成了“做美梦”,不少同学听后哈哈大笑,那学生显得非常局促,但很快便纠正了过来。

老师见了,立即板着脸说:“你们笑什么?谁能保证不读错课文呢?我相信,只要他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是一定能读正确的。”然后老师要求那个学生再读一遍。这次,学生读正确了。

“读得很好。请来点掌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掌声不是热烈的)

看起来,老师对“朗读出错”的处理,是表示了“克制”和“耐心”,但无论是读错的同学,还是其他同学,此刻的心情肯定难以言状。

无独有偶,另一位老师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面对“喜形于色”的多数学生,面对那读错的感到“无地自容”的学生,老师笑着问:“同学们,这位同学要小鸟做个美梦,这希望多么美好啊!大家想一想,‘做梦’与‘做美梦’有什么不同呢?”

思考片刻,一学生说:“‘做美梦’指做的梦是美好的,令人高兴的。而‘做梦’就不一定了,也许做的梦不一定是好的。”

老师点点头:“你说出了不同点,真好!那你能说说,小珍珠鸟此时如果真的在做梦的话,是做的美好的梦呢,还是不好的梦?请联系第4、6两节的内容谈谈,要以理服人啊!”

学生纷纷朗读第4、6两小节,一会儿工夫就找到了依据:

“小鸟落到作者的小桌上,作者不去伤害它,它便一点点挨近,后来竟然蹦到作者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可作者仍‘无动于衷’,没有驱赶它。小鸟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应该做美梦。”

“是啊,小鸟用红嘴啄作者正在写字的笔尖,作者轻轻抚摸它的绒毛,后来小鸟‘放肆’地啄作者的手指,作者还是不伤害它。小鸟的生活该多么快乐呀!我也觉得它在做美梦。”

“还有,小鸟居然把作者的肩当作自己的安乐窝,睡起觉来。看来,小鸟非常信任作者,它感到在作者肩上,就像在自己父母的怀抱中一样安全。小鸟过着这样美好的生活,怎么会不做美梦呢!”

……

“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那你们能想象一下,小鸟做的是什么美梦呢?”

“我想,应该是小鸟梦见主人在给它美食吃,它吃得津津有味,不时咂咂嘴:‘啊,好香啊!’”

“我认为,恐怕是小鸟梦见自己啄主人的笔尖,主人仿佛是小珍珠鸟的玩伴,便停止写作,用笔尖逗小鸟玩。小鸟的嘴巴不停地在动,也许在说:‘真有意思,真有意思!’”

“我觉得,可能是小珍珠鸟在喝作者杯子里的茶的时候,作者不但没有驱赶它,反而把杯子倾斜,让小鸟痛快地喝。小鸟舔舔嘴:‘真好喝!’”

……

老师再次微笑着点点头:“看来,小鸟真的在做美梦。小鸟和作者其乐融融,我们呢,也乐在其中。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让我们从文中体会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这时,教室里的嘲笑声全都变成赞叹的掌声……

都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这位老师变“废”为“宝”,抓住“落红”,巧妙地引导学生“护花”――“谈美梦”“做美梦”。学生呢,与文本“对话”,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魅力――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样的教学融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显然是有效的。

二、 良言一句三冬暖――拨“乱”反“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说,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而且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的言语训练,还要考虑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二者不能偏颇,必须统一于同一过程之中。一位老师教学《成语故事三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假如你遇到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什么?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这位老师充当“南郭先生”。

面对垂头丧气的“南郭先生”,学生们一个个叉腰指责:

“南郭先生,谁叫你不学无术的,这下你可丢人现眼了吧!”

“南郭先生,你拿国王给你的白银,却不为国王吹竽,你真是太混账了!”

“南郭先生,往日你在国王面前装腔作势,今天你夹着尾巴逃出来了,你这是自作自受啊!”

“哈哈哈……”

“……”

听着学生“精彩”的发言,老师点点头说:“大家说得真好!这下,南郭先生该受到教育了吧?”

另一位老师是这么处理的:“同学们,现在南郭先生落到这个地步,情绪非常低落。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

一个学生说:“南郭先生,往日你拿俸禄时神气活现,你好日子过到头了。这能怨谁呢?谁叫你自欺欺人的?”

老师听了,立即打住:“同学们,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我们能落井下石吗?我想,南郭先生听了这些话,心里一定冰凉冰凉的。你们说是吗?”

学生点点头。

“那怎么说,才能让南郭先生有所醒悟,使得我们对他的帮助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不要用责怪的语气。”

“不要说带刺的话。”

“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教育他。”

老师竖起大拇指说:“这个主意好,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这下,这些名言警句该有用武之地了。”

“南郭先生,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犯错误不要紧,只要知错就改,还是好的。”

“对呀,南郭先生,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从现在起,你应该努力学习吹竽的本领,这样以后你还是可以进吹竽队的。那样拿点儿俸禄,多心安理得呀!”

“是啊,南郭先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肯下功夫,一定能吹得很熟练的。”

“南郭先生,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你肯努力,以后的生活,一定充满阳光。相信自己!”

“南郭先生,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相信自己能行!”

“南郭先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今往后,希望你足不出户,在家静下心来练吹竽,要不了多久,你一定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吹竽高手。”

“……”

听着学生充满温馨的话语,老师频频点头:“我想,南郭先生听了你们的忠告,心里一定暖洋洋的。他一定会谢谢大家的教诲。那么,请想一想,南郭先生会怎么感谢你们呢?”

“听了你们的话,我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再也不能不劳而获了。谢谢!”

“以前,我执迷不悟,混在吹竽队里装腔作势,还常常为自己以假乱真的行为沾沾自喜。今天,我可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应该迷途知返。谢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

“……”

第一位老师的课堂里,学生们面对情绪低落的南郭先生,一个个“横眉冷对”,恨不得要一棍子把南郭先生打死!这是不是雪上加霜呢?这样的教学还谈什么“和谐”呢?而在第二位老师的课堂里,老师要求学生使用几句“良言”,让南郭先生听了心里感到暖洋洋的,但要求必须“对症下药”,力求“药到病除”。学生在与“南郭先生”对话的过程中,盘活了自己的库存,使积累的语言有“用武之地”,不仅如此,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谁能说,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仅仅是语言训练呢,学生对事理的理解是更深刻了,学生健康的情感也一定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可以想见,在此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犯了错误的人,学生也一定会“耐心细致”地开导,“心平气和”地劝说。

三、 登山则情满于山――加“油”添“醋”

课堂的和谐,还在于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渲染,带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让学生在真实真切的教学情境中,感受现实生活的和谐和语言情感的真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享受知识学习和心智拓展的快乐。由于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限制,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总可能就事论事;对语言情感的感悟,总可能浮于表面。为此,教者要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处理,对课堂进行高屋建瓴的驾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引领,不断地为学生走进教材,走近人物加“油”添“醋”,创造条件。

《海天骄子》(苏教版第10册)第6节具体描写了柏耀平真诚帮助水兵洪长辉的事,一老师这样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圈画重点词语,然后要求他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教者没有引导学生去拨动柏耀平与洪长辉之间的那根情弦,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学生总感到虽然柏耀平是真诚帮助洪长辉的,但洪长辉却“不敢亲近”他。

而另一位老师是这么处理的: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的文字,并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画面,然后在重点词语“信心不足”上做足文章:想象柏耀平与洪长辉的对话。开始,学生想象的“对话”几乎都是照搬文本中的语言,没有自己掏心掏肺的话语,于是老师便这样引导“对话”(老师扮演洪长辉):

“舰长,面对闪烁的雷达荧光屏,我感到眼花缭乱。看来,我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请您把我调换到技术简单的岗位上去吧。”(老师做出一副乞求的样子)

(学生拍拍老师的肩,显然已进入角色)“小洪啊,在现代化的战舰上不存在技术简单的岗位。你不会可以学嘛!”

“舰长,可我怕学不会呀!”

“古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持之以恒,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滴穿顽石。记住: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样吧,从明天起,我和你一起学!”(学生无话可说时,老师则提供了一些成语、名言警句: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让学生做“有米之炊”)

“谢谢柏舰长给了我信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不用谢!明天我们就是同班同学啦!哈哈哈……”

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位老师站在“山”头高瞻,站在“海”边远瞩,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使“洪长辉”向“柏耀平”敞开了心扉。不用说,柏耀平真诚帮助全舰官兵学技术的光辉形象一定会跃然在学生眼前。学生无话可说时,老师则适时提供一些学生“能够得着的果子”,让他们“采摘”,以提高语言的质量。这样的训练无疑是很有效果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上一篇:“练字”就是“练心” 下一篇:影视资源在优化国际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