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就是“练心”

时间:2022-10-26 02:49:26

笔者从事语文教育二十余年,发现现在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每况愈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汉字书写实在不敢恭维。究其原因,不少学生认为学业负担过重,作业太多,没时间把字写好;更有甚者,还振振有词地说:“现在都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了,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会电脑打字就行了。”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练好每个汉字,写好每个汉字,在体会汉字书法的审美价值中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这也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书法爱好者钟情于汉字文化,并立志将其发扬光大。但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引导学生练好字,现在还不能着眼于书法艺术,而应立足于养成学生规范的写字习惯。

练字不能依赖于“书法课”,书法课重在“法”,课堂上加强技法指导――从笔力笔锋到间架结构等,课后再自行练习。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练字融入平时的语文作业中去,把写字教育融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中去,只要明确要求,持之以恒,就会收到惊人的效果。

一、 练字就是“练笔”

学习书法过程中,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领域知识无所不及。设计“练字”这一项语文作业,要有字帖,选择字帖有两点要求:一是正楷书写;二是内容要具有文学性。可以是唐诗宋词,可以是精美散文,亦可以是格言警句等。对于学生而言,每天的练字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他们一边练字,一边吟诵着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欣赏着美文佳作,品味着警句格言,岂不是一举而多得!

长期的文化积淀,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触动了学生的灵感,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花,绝大多数练字学生的习作文采飞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优美古诗词出现在学生的日记里;“泰山不辞土,大海不拒细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警句格言闪烁在学生的随笔中。

二、 练字就是“炼心”

书法家吴善茂先生曾说:“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练习书法的严肃性。因此,我们指导学生练字,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字”,而应当要求学生具备宁静的心态,以高度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练字。

学生每天的练字时间不可能太多,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想把字练好,必须有一颗淡定的心。因此,练字的过程就成了锤炼学生心态的过程。

练字时间短,首先保质量,再求数量。有了质量,学生必然会平心静气地认真对待所写的每个字,要求对照字帖,一笔一画,一字一格,确保书写纸面整洁美观;在讲究整洁美观的同时,还要追求一种艺术的享受。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学生的书写日益工整,速度也越来越快;情操得到陶冶,心境也日益淡定。

正如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所说:“练习书法专注其中的过程,可以消减当代社会的浮躁。”不少学生由于每日练字时做到屏气凝神,一丝不苟,甚至把练字当作修身养性、愉悦心境的功夫,因而学习上精力更加集中,作业时正确率大大提高,以往的浮躁心态也自然而然地逐渐消失了。不仅如此,还有更神奇的,有个别以前比较调皮、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不感兴趣、平时总是惹是生非的学生自从练字以后,他们竟然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平日里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便手痒痒的,拿出练字簿坐在座位上练起字来,这样,字写好了,陋习也纠正了。

三、 练字就是“炼意”

练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既包含着感知、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同时也包含着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练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学习的过程,它是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因此,对于练字,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品质入手,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标的品质。我们不妨仿照“书法考级”的做法,设立“作业书写考级制度”,作业书写质量越高,其级别也就越高;并以此作为学生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追求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惰性,养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为了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练字”,我每天收交学生的练字作业并及时批阅,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刚开始以鼓励为主,主要看书写是否认真、工整)进行张贴,并予以表扬;每周对一周来的练字情况进行小结,肯定进步,指出不足,及时整改;每月进行一次练字成果评比,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同时,在元旦、国庆、中秋等节日,开展书法展示活动,把展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引入到学校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做出榜样,每天还抽时间与学生一起练,必要时与学生展开竞赛,看谁练得认真。这样做一方面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练好字的欲望,一方面带着学生持之以恒地练下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有效地磨练了学生的意志。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已经把“练字”当作每日的必修科目,一些当初“被练字”的学生也养成了每日必练的好习惯,正如一些学生所说:“哪天没有练字就好像少了一些什么似的。”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些学生的心理,加强教育反思,因势利导,由“练字”联系到“学习”,联想到“习惯养成”,使学生们认识到:世上没有干不好的事情,关键要看能否坚持到底。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上一篇:初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发展性教学评价改革之我... 下一篇: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