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可以这样教

时间:2022-09-21 10:31:07

识字教学可以这样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还有这样一个要求: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具体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课标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主动识字”呢?这是因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培养学生主动识字方面,我有一些粗浅的想法,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引导学生在差异中识字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学前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前已认识几百个字,有的只认识几个字;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记住了,有的读十几遍也难以记住。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地同等要求,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识字很吃力,长此以往,学生识字的兴趣必逐渐减少,效率必逐步降低。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在差异中识字,这样才能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年级上册《在家里》一课的生字虽然多,但有一部分是常见的,如“沙发”“茶几”“电视”等。我在教学生字时,不急于教学生统一认读,而是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认识哪一个就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哪一个。”部分学生兴奋地跃跃欲试,纷纷起来带读自己认识的词。我装着很好奇地追问了一句:“还没学,你怎么认识的?”学生们马上自豪地说:“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教师马上肯定:“你们真了不起,能够在课外想办法识字,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生们一个个乐滋滋的。

老师巧妙的一问,展示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方法和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励,激发他们更主动地进行课外识字;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提醒的作用:哦,原来认识生字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呀。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也被调动起来了。而对于那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讲, 他们在小老师的带领下认识生字,减少了压力,同时,基于模仿的天性,他们也会有意识地去认识一些简单的生字,以期课堂能够有所表现。

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反复强调“体验”一词,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通过让学生自主体验,使其尝到识字的乐趣。

如教学“喝”“渴”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经验去体验,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教学伊始,教师表现出渴的样子,向学生“讨要”水喝。并问学生:“老师很渴,就是缺什么?”“缺水!”教师立刻把“渴”字的“氵”描红,并让学生跟着说:“没水就很渴。”然后教师张开嘴巴:“老师喝水用什么?”“用嘴(口)”老师把“口”字旁描红,引导学生说出:“喝水要用口。”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神情、动作分清了“渴”和“喝”,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运用体态语言来演一演,边做边说,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强化了认识。

体验是由学习主体自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内心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是能成为学生识字“良方”的,教师都不应予以否定,还应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产生独有的学习体验。除上面的例子之外,还有如猜谜语识字、形象识字、编顺口溜、找朋友等方法,这些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活泼生动的识字方法。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路牌名、商店超市的名称、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进行识字的习惯,对学生识字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在生活主动识字。

如教学“奶”字。

师:谁已经认识了“奶”?

生:我认识,它是奶奶的奶。

师:找一找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个字宝宝?

生1:对了,我们每天课间吃的牛奶袋上就有这个字。

生2:光明牛奶盒和蒙牛牛奶袋上都有这个字。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有新发现”这一过程,帮助学生明白生活是识字的大舞台,让学生尝到了发现的喜悦、体验到了识字的快乐。

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准备一本作业本,命名为“识字加油站”。将在生活中认识到的有趣的字或词写下(也可剪贴),在旁边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该词的意思。学生们对此兴趣盎然,一本本漂亮的作业本为学生们的学习的确是加了不少油!每隔一个月,教师就将学生们的作业本拿出来评比展示,便又成了“加油超市”,学生们那识字用字的欢快劲就甭提了,就连较弱的学生也有了展示的机会,在识字方面也愿意下点功夫了。

兴趣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学字、用字不会几年时间就告一段落,它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

上一篇:十问社会责任国家标准 下一篇:如何抓好初中化学微粒知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