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的合作技术创新探析

时间:2022-09-21 10:14:18

校企联合的合作技术创新探析

摘要:高校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研究,致力于把技术创新推向市场,实现其商业化的过程,不仅是科技本身的需求,而且是经济市场与技术转化模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校企合作的优势和促进因素出发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并用博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合作技术创新;优势;博弈;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71-02

一、引言

高校与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是指高校和企业利用各自的要素占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一项技术创新过程的行为。因为高等院校的科技研究力量较强,而企业的科技研究力量相对较弱,两者联合起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高校致力于技术创新研究,企业致力于把技术创新推向市场,实现其商业化的过程,并把市场需求反馈给高校研究所,形成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系统。

二、企业寻求高校合作的促进因素

当前技术的发展日益表现出不同知识领域相结合的特性,创新过程的日趋复杂化使得企业必须设法获得外部的知识和资源,尤其在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及有限的资金,创新活动具有更大的偶然性和难度,对技术资源外向的需求表现得越发明显。

1.应付消费者选择权增大的需要。随着信息的畅通和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信息更加了解,在消费时变得更加理性。调研结果表明,现在的人们远不像原来那样笃信广告宣传了。同时,消费者对选择权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网上购物的出现使消费者拥有了更加广泛的选择权。消费者力量的增加,迫使企业迅速将焦点由竞争者转向消费者。为赢得消费者,企业不得不寻求合作技术创新,以便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市场份额。

2.市场竞争的需要。从行业竞争来看,随着企业竞争范围的扩大的竞争程度的剧烈,国际上R&D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技术和产品寿命周期又不断缩短,更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高校寻求企业合作技术创新促进因素

传统上,高校主要完成基础研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基本性质和功能也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演进。现代大学是集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三位为一体的组织形式,并同经济增长日益紧密融合在了一起。如果一个高校不抓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就得不到社会的支持,高校本身也就会因缺乏资金而影响自身发展。

1.创新成果转化的需要。中国高校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资金紧张等原因,大量的技术成果未得到转化。据统计,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只有10%~15%。大量成果滞留在实验室,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限制了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只有与企业合作,才能最快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移到生产部门并转变为能在市场上销售的新产品、新工艺或其他商业化应用,进而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

2.高校科研和办学资金需要。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高等学校也置身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也有一个求生存求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办现代大学耗资巨大,政府拨款己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而且这种供求之间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种严峻的形势迫使学校必须面向企业,寻求支持。

3.高校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基地,而且应该成为知识型企业的哺育场所、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甚至还应是知识经济的发源地。

校企合作不仅能增加教育和科研经费,更重要的是使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给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外,还教会学生一些创新实践技能。创新技术拓展出全新的市场生存空间,新的市场要求又刺激了技术开发人员的创造力和激情,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市场与技术的互动,水平与效益的统一。

四、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优势

1.利用比较优势。对于技术合作技术创新主体高校或企业任何一方而言,其资源都是有限且覆盖领域相对狭隘的。比如,中国企业在资金、生产、经营、销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可能缺乏自己的技术人才和设备资源,相反的,高校拥有科技成果、人才、设备、信息等优势,但由于缺乏市场销售经验,成果的产业化低,校企双方对此的理性态度应该是“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会使二者取长补短,协调发展,快速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产生新的飞跃。

2.节约研发和再投资成本。在同时存在多家高校和企业却没有互联互通的情况下,任何一方要想进军新的技术创新领域,就必须付出昂贵的成本,必须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新的投资和日后的追加投资,有时甚至是高校和企业同时进行某一方面的技术创新,造成了资金的重复投资和浪费。而校企合作为这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校企低成本取得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3.获取比较收益。开展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有一个前提:高校必需有很强的基础创新能力,而企业必须在自己的核心业务领域占据市场的领先或者垄断地位,以保证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和实现利润最大化。校企合作所引出的资源共享和成本节约为高校和企业致力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助于校企双方集中精力发展自身优势,在合作中实现“1+1>2”的互利效果。

4.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校企合作中,无论是采取技术转让还是高校参与企业整个创新过程方式,都无疑会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总的来看,高校担当着创新过程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用,而企业主要是降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销售出去实现商业利润。这样无疑就使企业摆脱了由于研发机构内部化而造成的创新不成功带来的损失。

5.双方获得知识。当今的竞争环境是一个知识驱动型的竞争环境。不仅高校,企业也日益演变为一个知识集合。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克服了企业和企业合作中互相隐瞒的弊端,二者为了共同的创新目标,充分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为进一步的创新工作打下基础。

五、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博弈分析

在上面的校企合作的动机分析中,本文论述了出于研究开发、技术学习和市场进入有关的合作动机,高校和企业倾向于合作技术创新。下面本文将通过博弈论的观点来论证高校和企业倾向于合作技术创新。本文分别从静态博弈下来分析校企双方的决策选择。

依据著名的囚徒困境模型,本文得出校企合作创新决策的基本模型,如表1所示。其中高校和企业必须同时进行选择,而且是独立的作出决策,即选择“合作”或者选择“不合作”。如果双方合作,他们都获得收益R;当两方都不合作时,其收益均为P;如果其中有一方合作而另一方不合作,则选择合作的一方收益为S而选择不合作的一方收益为T。

依据博弈理论的经纪人假设和信息完全假设,双方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并且考虑到不合作一方所受到的惩罚很小,因此假定:

在这个静态博弈中,假定高校选择不合作,那么企业不合作的收益为P,合作的收益为S,P >S,企业选择不合作;假定高校选择合作,那么企业不合作的收益为T,合作的收益为R,T >R,企业依然选择不合作,无论高校选择合作还是不合作,企业都选择不合作,同样,无论企业选择合作还是不合作,高校的选择也是不合作,因此(不合作,不合作)是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双方收益均为P。但是,该博弈中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即所有决策主体总效用最大的策略组合)的行为是(合作,合作),它将产生价值为(R,R)的收益。由于双方都不合作的结果(P,P)较双方合作的结果(R,R)要差,因此不合作的结果是非常不好的(前者被称为导致帕累托次优的决策结果,后者被称为导致帕累托最优的决策结果)。

合作开发模式是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时,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合作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任何单位都不可能在任意领域处于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许多技术项目需要通过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技术产业化。合作开发模式更利于集中各方的优势,集中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条件,取长补短,协同作战,符合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但是这种模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其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而且由于组织管理不严密,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

上一篇:从服务质量要素视角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下一篇:高职院校主要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