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时间:2022-09-21 10:02:04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为了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规避财务与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力度,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一、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企业构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各类企业应该致力于在生产和管理的各环节实施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努力建设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强化管理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企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然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所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作,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2.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整体缺乏规范体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全统一规范、权力制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有效推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3.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加强风险管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从各个环节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有效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尽快加以整改。

1.对内部体系建设的认识较为片面。虽然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培训宣传了内控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员工仍然将之视为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对内控制度的认可度不够高;在内部控制操作时员工往往误以为内控就是内部会计控制,与其他部门无关。这些片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内控制度的顺利建设及贯彻执行。

2.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 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其合理、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控制目的的实现。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方法体系还不完善:一是岗位设置不合理,二是流程控制体系不完善。这些缺陷使内部控制都流于形式。

3.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企业执行效果不理想主要变现为:只注重制度制定,缺乏执行力度;部分业务操作未留下实施证据,或证据不规范,使内控的执行缺乏依据;有些企业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考核结果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4.信息流通不畅,缺少交流沟通。良好的信息沟通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否则员工就不能了解自己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其结果就造成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指责,制造不必要的矛盾,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企业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大组成部分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查找设计和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提升管理水平。

1.持续改善内控环境。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不断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过程,要努力提高公司管理者和员工的内控意识,建立科学高效的内控制度权责体系,从而持续改善内控环境。

(1)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内控执行意识。要加大宣传贯彻力度, 引导各级管理层以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对员工内控意识等的教育和培训。高效的内控机制必须依靠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依靠全员参与和全面监督,才能实现内控制度与企业整体管理的有机结合。

(2)建立科学高效的内控制度权责体系。科学高效的权责体系对提升内控水平至关重要,要重视各种不相容岗位的职责分离,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建立年度和任期、短期和长期配(下转第49页)(上接第45页)套的考核机制,还要避免在执行过程中过于追求短期效应,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遏制造假的动机和冲动,使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2.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在建设和执行内控制度时应突出关键控制点,掌握控制和效率的问题,注重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1)合理简化流程,突出关键控制点。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应适当简化流程和控制环节,以突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关键控制点可以通过IT系统进行固化和强化。

(2)提高内控评估的有效性。企业要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内控评估的有效性,使内控管理真正有效的融合到公司各个层面和每个具体运作流程。

3.加强内控制度建立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企业应推行集中管理、标准化管理,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标准与原则、规范与严密的统一。

(1)构筑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内控体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内控管理应当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各部门和各岗位形成既相互制约又具有纵横交错关系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各部门、各岗位均能按照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2)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在建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时,在内容上要规范,操作上要程序化,既要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差别,又要明确各控制环节的操作步骤,才能使内控的执行切实到位。

4.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实施内控奖惩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应组成以财务、人事部门为首的内部控制小组,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严格实行奖惩兑现。

5.畅通的信息系统,保证内部控制的效率。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最高管理层应向全体员工发出各自的控制职责必须得到认真履行的明确信息,其次应当有一个自下而上报告重大信息的有效途径。畅通的信息渠道可以使企业查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必然的选择。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解决管理机制及流程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企业管理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城市交通建设融资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