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解题思路与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9-21 08:50:19

初中生物理解题思路与方法的研究

初中物理练习题类型特别多,花样是越来越新颖,学生在作业时常感到无法着手,无处下笔.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从容应对各类习题,是初中物理任课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面对各种类型的练习和测试,其中涉及到的题型通常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其中作图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处理方法较为单一,没有太多的变化,而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两类题型是我们口中的小题,以其考查范围广、解题方法多样等特点,成为初中物理中的重点题型.本文结合这两类重点题型的特点分析,对相关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归类整理,以供读者参详.

1选择题

1.1题型特点概述

选择题一般出现试卷的最开始,这种题型具有知识容量大、考核范围广、评价信度高、分值评定客观等特点.选择题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题干和备选项,题干结合考核的内容和目的进行拟定,备选项一般4个,是对应题干而设计的正确或错误的结论,让学生进行筛选.

1.2常见解题思路与方法例析

1.2.1概念分析法

所谓“概念分析法”,是以具体的物理概念为筛选的依据,对题干进行分析,研究题设条件和对应的问题,最终辨明选项中答案的正误.概念分析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审题,即分析题中的条件以及给定问题;(2)回忆已有的物理概念认知,提取与问题相适应的记忆;(3)结合概念再次审视题干的条件和问题;(4)分析判断,并形成结论.

例1

如图1所示,哪一种运用属于费力杠杆

解析

本题的处理需要学生能及时回忆费力杠杆的定义: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再结合这一规律对比选项中的情形,可判断只有B选项满足这一条件.

点评

上述解题方法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经常被使用,它的优点在于以理论回忆为支撑,操作方便.当然熟练运用上述方法,需要学生对各个物理概念以及相关规律能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存在丝毫的含糊,否则容易发生误判.

1.2.2直接判断法

所谓“直接判断法”,就是学生通过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将答案推导出来,进而实现对选项的选择.

例2

为了防虫防蛀,长时间放在衣橱的衣物中都要放入一些樟脑丸.这些樟脑丸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甚至消失,则该过程中樟脑丸的物态变化属于

A.升华B.汽化C.熔化D.凝华

解析

学生在分析本题时只要抓住固态樟脑丸变成气态,就可以断定这属于升华现象.

点评

该方法的优点是解答快速,效率较高,这建立在学生能充分发掘题中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之上.当然,有些题目的结论判断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处理.

1.2.3排除法

选择题的选项其实也是解决思路的一种提示,学生处理时,结合问题的要求,将备选项中的错误答案进行排除,也能实现正确答案的筛选,这就是所谓的“排除法”.

例3

下列生活中的操作与安全用电要求相符的是

A.因用电器电路故障而起火时,应立刻直接向起火电器泼水

B.为使用方便,将三线插头改装为两线插头

C.用湿抹布去擦正在正常工作的电灯泡

D.一般家庭电路中,开关应该串联接入电灯与火线之间

解析

本题处理必须要逐项判断并排除:向通电电器泼水容易发生触电,因此A项错误;三线改成两线,则无法将电器外壳的感应电接地导走,容易发生触电,故B项错误;湿抹布擦正在工作的电灯也容易发生触电,所以C也错误.正确答案为D.

点评

排除法是最切合选择题特点的解题方法,其使用相当广泛,尤其是题干不够完整,必须将备选项的内容代入后才能呈现出完整的题意,否则无法实现解答的问题,一般需要用此种方法处理.

2填空题

2.1题型特点概述

填空题是结合相关情境的陈述,给出几个空格,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填写.填空的内容可以是对问题条件的补充,也可能是对结论的一种推测.填空题有这样的特点:题目短小精悍,所考核的内容相对较为分散,形式也比较灵活,既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情况,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当然也可以是一些计算性质的问题.填空题的卷面解答只呈现答案,没有思维过程,因此判分时也只能依据结果进行,“见错全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题的区分度,因此现在很多强调复杂推理和分析的问题很少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大多数填空题考核较为简单的规律和现象的识记,难度不大.

2.2常见解题思路与方法例析

2.2.1记忆填入法

“记忆填入法”主要针对填空题直接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了解情况,而这些问题的处理只需学生将已有的记忆进行提取,就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4

冰心曾在《湛江十日》一文中提到了“南三听涛”这一奇景.浩瀚无垠的南海,天水相接之处,涛声喧哗,巨浪滚滚.涛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

CD#3

而形成的,它又是通过

CD#3

而传到人的耳朵.

解析

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的认知.因为声音的产生源于声源物体的振动,而其又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直到人耳,因此本题应该填“振动”和“空气”.

点评

上述解法优点在于节约时间,答题迅速.当然,这一方法的使用前提在于学生平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2.2.2计算求解法

这一解题方法需要学生结合物理公式的运用,进行相关数据的代入并计算出结果.此类方法适用于计算类型的填空题.

例5

大明推着小车匀速前进,在60 s的时间内前进30 m,则推行速度为CD#3m/s.如果大明对小车的水平推力为20 N,则该过程中大明对小车做功为CD#3J,功率为CD#3W.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做功和功率计算式的直接运用,学生只需选对相应的公式,并进行正确的运算就能得分:v=SX(stSX)=0.5 m/s;W=Fs=600 J;P=SX(WtSX)=10 W.

点评

这类问题是对公式最基本的检查方式,学生不仅需要能够熟练地记住公式,也要能理解公式中每个字

母的物理含义,以及公式的适用条件等等.

2.2.3顺推法

有一类填空题会提供一定的物理情境,让学生从条件出发,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和原理,通过逻辑思维,最终推演出对应的结论.这种解题方法称为“顺推法”或是“据因探果法”.

例6

某兴趣小组在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发现:当他们将烛焰安置在距离透镜40 cm的位置时,发现有一个清晰等大的像出现在光屏上.据此可推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D#3

cm,如果将烛焰向远离透镜的位置再移动10 cm,那么光屏上将形成倒立、

CD#3

的实像.

解析

结合初始情境,40 cm的物距形成了清晰等大的实像,则可判断此刻的物距恰好为焦距的两倍,即焦距为20 cm.第二次物距调整到50 cm,则大于两倍焦距,因此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点评

此类问题是对学生基本规律理解能力的考查.如果一种方法无法顺利解决时,则可多种方法并用,常用的有顺推和逆推同时进行,即“两头堵”,通过正反验证来解决问题.

2.2.4特殊值法

初中物理某些问题会让学生对比物理量的增减变化,这类问题通常可以运用求解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来处理,但是这样做对数学的要求较高.所以更常用的方法是,将最大值、中间值、最小值或是某个特殊值代入情境,进行思考,进而将特殊结果推广到一般规律.这种“特殊值法”在选择题中也经常被使用.

例7

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之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移至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将

CD#3

,电压表读数将

CD#3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解析

本题选用特殊值法来处理:滑片置于A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为零,回路中的电阻只有R,因此这时的电流较大,而电压表读数为零;再将滑片向B端移动,则接入电阻不断增大,则有回路总电阻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增加,即电压表读数增大.

点评

由特殊到一般本就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类似于上述问题的情境中,学生用特殊值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被轻松解决.

除了上述常见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外,学生在具体问题处理时,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巧的方法涌现出来,广大同行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处理问题时所显露出来的闪光点,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

上一篇:提升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下一篇: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