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9-21 08:40: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促进作用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理性的文化,其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国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相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精神资源对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对国人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国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文化在于认识自我,与他人相处,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人和自然的相处这四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从这四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影响国民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相关建议,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文化形态虽然多样化,但是阐述的主要内容具有一致性,即应该如何做人的问题,这正是现代建设和谐社会对国人应当具备素质的要求。中华文化真正的核心则是如何做人,即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2 国民素质现状

2.1 对国家和社会缺少责任感 国人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始终不强,通常情况下,国人只会关心自己的亲人,对国家和社会责任不闻不问。认为自己没有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做事。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应当为国家和社会利益做出应有的贡献,对国家和社会只有索取,没有奉献,缺乏社会责任感是国民素质面临的严重问题。

2.2 国民缺乏精神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文化相对缺乏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方面竞争都很剧烈,由于国民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之下,不免产生精神虚脱,心理焦躁的问题,这就给国民带来精神压力。其次,国民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也影响着国民的精神发展,当前国民大多具有自我观念,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将他人和社会利益抛置一旁。最后,没有积极的精神层面引导。文化具有双面性,它可以从正反两面影响人的行为,由于国民精神文化的匮乏,导致在精神层面并没有精神文化进行积极引导,普遍缺乏精神文化是提高国民素质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自然相处缺乏协调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在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国民并没有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民在从自然之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时,并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民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必须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3 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素质

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素质,主要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人生价值观理念进行。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做人做事原则和精神文化资源,对提升国民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1 弘扬为人之道,提高人的品格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如何为人的优秀理念,强调人格在 提高人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历来肯定人的人格尊严和道德价值,儒家思想强调人要有理想、有道德,如果国人的道德品格得到提高,严于律己,交通道路上的闯红灯现象就会大量下降,也不会出现当下社会热议的“扶不起”。崇高的品格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是提升国人品格的良药,对当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人的品格。

3.2 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国人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人的价值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下国人关心的是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普遍追求个人利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爱国主义精神是传统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强调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与国家的优秀理念,对于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加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国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代表着国家形象,做到严于律己,这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

3.3 弘扬和谐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优秀文化一直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当前社会出现了很多与自然发展相违背的现象,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正是恰当地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也是现代社会和谐思想的体现,天人合一思想是优秀传统文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当下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低碳型经济与国人素质息息相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可以帮助国人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的行为对自然发展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过度浪费资源危害环境的现象就会大幅减少,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合理思想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国民的行为,可以使国民在生活中做到礼让为先、平等有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作为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素质,是长期流传下来的丰厚精神遗产。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卫明,曹飞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地位[J].求实,2013(9).

[2]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

[3]王学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30年[J].中州学刊,2014(4).

[4]许青春.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几个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4(4).

[5]杨绍霞.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看国民素质的提高[J].北方经贸,2012(8).

课题项目:

201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BGJ008,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扩大现代中华文化影响力研究。

2015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辽宁医学院学生工作科研项目,201601020010,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吴琼石;国民素质;精神

上一篇: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 下一篇:当前就业形势下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