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西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症状

时间:2022-09-21 08:35:27

乳腺癌的西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症状

【摘要】目的:通过术前的辅助化疗,放射治疗,手术等,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外形,对晚期患者尽量减少痛苦.手术方法及步骤:1 切口,以肿瘤为中心环绕作一梭形切口,距肿瘤边缘2厘米。2 切开皮肤后向两侧分离,。3 分离皮瓣,备热盐水纱垫止血,较大出血点,电灼止血或结扎。4 用电刀切开锁骨下的皮下脂肪层,认清三角肌与胸大肌间的头静脉。5 切断胸肌前,胸肩锋血管。6用扁桃体钳及直角钳解剖腋窝清除血管和神经以外的淋巴脂肪组织。7 将整个向内侧翻转,切断胸大肌,胸小肌,最后将,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组织同腹直肌上端前鞘一起切开。8 彻底止血,,用蒸馏水冲洗切口,用组织钳夹酒精皮纱在腋窝处皮瓣消毒,刀戳口放置引流管。9 清点物品。10 将背阔肌及皮瓣与胸壁紧密固定后再用角针或1号线缝合皮肤,有张力时可减张缝合。11 将消毒棉纱垫置于腋窝及锁骨下方,加压包扎,负压吸引,包扎伤口[1]。结论;大部分患者效果都很理想。手术成功率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化疗;化学药物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98-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瘤,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40-60岁之间发病率较高,它是一种通常发生在腺上皮组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临床早期症状

乳腺癌的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表现出局部或全身症状。(1)肿块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多数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其次是内上及乳晕区,下方较少,肿块大小不一,以2-3厘米大小较为常见,多为单发,偶可多发,肿块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欠清,一般都为硬结,活动度都较差。(2)疼痛,多数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症状,由于疼痛发生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发现,疼痛常表现为乳腺刺痛,,胀痛或隐痛。(3)皮肤改变,乳腺组织被位于皮下的浅筋膜所包绕,由于浅筋膜与皮肤相连,会牵拉皮肤,使局部皮肤凹陷。(4)发红及肿胀,生长较快,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出现皮肤表浅静脉怒张,肿瘤局部皮温升高。(5)皮肤破溃,肿瘤发展到晚期,肿块长大,可使皮肤隆起,如供血不足,随着皮肤发红,变薄,可发生破溃,患者常伴疼痛,有时剧痛难忍,由于创面有大量的坏死组织及血性分泌物渗出,患者因此出现消瘦,贫血症象。(6)皮肤结节,结节分布在病变周围的皮肤时,称卫星结节,它是癌细胞沿淋巴管,乳腺导管或皮下筋膜梁索直接浸润于皮肤所致。(7)乳腺轮廓改变,当肿块较大时,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当肿瘤累及皮肤或胸肌时,可使变硬,缩小。(8)乳晕改变,回缩及朝向改变,扁平,回缩,凹陷,朝向改变,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2]

二病因

1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2 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3 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4 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治疗用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可引起体内上诉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产生相应的效应。5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不能及时清除致癌物质和癌物诱发的突变细胞,是乳腺癌发生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大多数肿瘤包括乳腺癌易发生中老年的原因之一。6 神经功能状况,乳腺癌病人不少在发病前有过精神创伤,表明高级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能为致癌剂的诱发突变提供有利条件。7 其他疾病。

三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乳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近百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方式。,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术的代表性手术。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不一,一般为30~70Gy,对严格选择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二)手术禁忌症

1.全身性禁忌症: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病灶的禁忌症: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面积的一半;②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③乳腺癌侵犯胸壁;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⑤患侧上肢水肿;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cm;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

(三)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3.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 )4.单纯切除术

5.小于全乳切除的术式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完全杀灭”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

案,受体阳性者尤其是绝经后的病例可以应用内分泌治疗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而绝经前或激素受体阴性者则以辅化疗为主。

三、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乳癌是非治愈性的,但对于激素依赖性乳癌却可收到不同程度的姑息疗效。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雌激素受体(ER)含量愈多,其激素依赖性也愈强。而且应牢记,闭经前发生的乳癌与闭经后发生的乳癌在治疗上有所不同。

四、化学药物治疗

(一)辅助化疗的原理多数乳腺癌为一全身性疾病已被众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证实。当乳腺癌发展到大于lcm,在临床上可触及肿块时,往往已是全身性疾病,可存在远处微小转移灶,只是用目前的检查方法尚不能发现而已。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使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但是肿瘤切除以后,体内仍存在残余的肿瘤细胞。基于乳腺癌在确诊时已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全身化疗的目的就是根除机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 (二)术前辅助化疗 (1)尽早控制微转移灶。(2)使原发癌及其周围扩散的癌细胞产生退变或部分被杀灭,以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3)进展期乳癌以及炎症型乳癌限制了手术治疗的实施。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以便手术切除。 (三)术后辅助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的适应症 (1)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绝经前妇女,不论雌激素受体情况如何,均用已规定的联合化疗,应当作为标准的处理方案。(2)腋窝淋巴结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妇女,应当首选抗雌激素治疗 (3)腋窝淋巴结阳性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可以考虑化疗,但不作为标准方案推荐。(4)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前妇女,并不普遍推荐辅助治疗,但对某些高危病人应当考虑辅助化疗 (5)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不论其雌激素受体水平如何,无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但某些高危病人应考虑辅助化疗。[3]

四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这种术前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治法效果很理想。总之,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腺癌防治的发展方向,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检诊知识,广泛开展乳癌普查和妇女自查乳腺,早日实现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范永乐 陶介滨 朱笑宇等 乳腺癌综合治疗体会 医药前沿 2012年第2卷第2期 第 345页

[2] 朱玲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治疗 医学信息 2012年8月 第25卷第3期 第313页

[3]姚一萌 乳腺癌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外健康文摘 2010年8月 第6卷第3期 132-133页

上一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观察 下一篇:联合介入治疗对外生型肝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