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07:39:42

浅谈作文习惯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77-01

古语有云:文能治国,武能兴邦。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文化的繁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兴衰成败离不开文化的指引。可见文化的重要性和创造性。文化通常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书面记载,再经过历史的沉淀,保存下来的精神文明叫做文化的积累。从盛唐时期的文艺复兴到春秋时期兴极一时的孔孟儒论,文化的发展成为了延续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写作作为现代社会交流和通信的一种实用方式,对文化宣传和传递非常重要。掌握写作的技巧,不但可以增强一个人的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展示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写作是一件快乐的时情,在作文的过程中可以让人尽情表达思想感情,也可以让人享受一种只可身受、不能言传的写作心境。然而,写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写作技巧除外,没有一定的知识底子和长期的写作习惯,想写出优秀的作文显然有点困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对于学生完成作文非常有必要。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有利于学生写出有价值,有成就感的作文。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师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是作文指导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作文习惯是指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日益养成的一种自然表现出来的习性。教育者在指导过程中应提倡学生形成写大纲、多写、多读、多看的学习方式,平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联想、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的习惯。在此,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撰写成文,与大家一起探讨。

1.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培养兴趣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也充满情趣。人的思想是无穷尽的海洋,有着取之不歇的资源。我们的眼睛从来不缺少欣赏的美,只是欠缺发现。草木有情,山水有神。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乐园,具有各自的灵性。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来写,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基础。

2.培养构思能力的发展

2.1 构思是指用通过列提纲或思维的方式进行写作框架的建立。构思在作文写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指导学生构思习惯的形成,是教育者在作文授课中的重要纲领。有时候,学生也有许多的想法,却没有经过有条理的调整,以致写起作文来,杂乱无章,层次凌乱。针对这样的现象,教育者可以通列大纲的方式进行全文构思。构思的过程中也可以在无形中酝酿灵感,确立中心思想的形成,这样才不致于跑题。

2.2 以范文、佳作或例文讲析代替选材与构思指导。在作文课或作文公开教学中,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课前,教师将二、三篇范文、佳作或例文印发给学生(此类文章的选材或主题大体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相似或相近)。教师在上课时首先明确本次作文的目的要求、训练重点等,然后将准备好的范文、佳作或例文一读,或将范文、佳作或例文作简要分析,便代替了一次作文指导。

2.3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

2.4 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

3.广泛阅读,长期积累

对小学生来说,广发阅读、收集积累尤为重要。新学期开始,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漂亮的好词好句积累本。时刻提醒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随时随地"发现语言"、"聆听语言",有选择地"记录语言"。在生活中要向大家学习,平时在与老师、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在听广播或看电视的过程中,注意听人们说的话,从中吸取新鲜词语。还要向书本学习,课文里的范文、课外的书报,有科学方面的、有文艺方面的,古今中外的都有,词汇丰富得很。

4.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之重。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初稿,很多学生以为,读两遍,大致一看,符合本次作文要求,个别词句稍一改动,就算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敷衍了事。这种态度目前在学生当中为数不少,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修改作文不能以完成一次作业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学生的作文初稿表达的是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最初看法,所以不够完善。学贵有疑。一篇文章的初稿问题发现得越多,学生思维触觉越灵敏,思维空间越广阔,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会愈加完善。作文修改不能只求遍数,更要求修改的质量。作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修改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些新思想、新见解,鼓励学生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看法。我们希望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到学生的不同声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因为能力不是短期形成的,只有当学生修改作文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才可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修改能力。

综上所述:作文习惯的的培养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就会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写作素材和方法,相信,学生作文就会达到"执笔而自能通晓,展卷而自能合度"的境界。切记:不要让学生在指责声中成长,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上一篇:也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 下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