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活 学好数学

时间:2022-09-21 07:25:13

体验生活 学好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他们往往侧重于直观形象性思维,而数学却又是一门侧重于抽象逻辑性思维的基础性学科,有些学生因此而学不好这门功课。一旦他们发现看似枯燥的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时,在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趣味性时,学习的内驱力被激活,自然而然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走上教育岗位的这些年来,笔者经过一些反思与实践,深刻地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发现的机会、实践的条件和思辨的氛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暴露他们在学习中所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更有利于他们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敢于迎接挑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让学生体验经历学习的过程,是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让学生在生活原型的启发下,更好地发现与选择问题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小学生还不太善于根据理性的思考去发现与选择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本书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中信息间的联系、事件发生的进程或自己的愿望,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

例如,教学“整数加、减整数”这一部分时,在新课导入部分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商店里的书包单价40元,足球单价30元,铅笔盒单价5元。教师提的问题是:你看到这些物品想到了什么?想买什么?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学生立刻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纷纷表达各自的意见。生1:想买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40+5=45(元);学生2:想买一个足球和一个铅笔盒,30+5=35(元);学生3:想买一个足球和一个书包,30+40=70(元);学生4:三样都买,40+30+5=75(元);学生5:就买一个足球30元……教师对于这些学生的思考给予充分的肯定之后,进一步提出:如果告诉你一个书包和一个足球一共70元,足球30元,你能算出书包的价钱吗?生:70-30=40(元)。师:你是怎么算的……

到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借助这一情境让学生自主择品,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新课的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按照自己的意愿,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他们能更好地发现问题、选择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与探究

这一过程也就是逐步抽象概括,找到规律,掌握方法的过程。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习惯,并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交往与合作。

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可能性的存在,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活动前,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骰子。活动具体分为四步:①独立活动。让学生分别投骰子30次,统计每个面向上的次数。②小组汇总。将每个人统计的数据汇总到组长那里。③全班汇总。将每组数据填入黑板上的总表中,计算出全班的投掷情况。④观察发现。观察每个面向上的次数以及总次数,你发现了什么?由于总表中每一个数字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验结果,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发现:每个面向上的次数都差不多;每个面向上的次数大约是总次数的1/6。甚至有的同学说出投的次数越多,这个数就越接近1/6。这时教师适当提问:如果骰子掷60000次,每个面向上的次数可能是多少?如果只投6次,每个面都能掷到一次吗?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与“确定性”的区别。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非常积极地参与,因为这本身就是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是对思维的一种挑战。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了他们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运用所学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学以致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确定使用什么数学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后实施所讨论的方案。

比如,在学习了人民币后当售货员,10元钱最多能买几样文具?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争当设计师,自己选择制作一些礼品盒;学习统计后,让他们走上社会,选择交通、环保、工业等内容,对本地区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学习了利息之后,争当小参谋,钱怎样存最合适……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的各个过程中,他们一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经历中学好数学。

总之,数学教育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数学课堂中,让我们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空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独特感受,真正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对话,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快乐,让数学课堂因注入生活情趣而魅力无限。

上一篇:让课堂成为“减负增效”的主阵地 下一篇: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