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心灵的天窗

时间:2022-09-02 01:22:24

“‘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洒满心田”――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说。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这种坐不住的坏习惯,导致孩子上课精力不能集中,这会极大地妨碍孩子获取知识。可以这样说,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影响一个人在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下面就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注意力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熟知的东西。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典型特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为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疑”境,使学生求知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产生一种认识心理上的冲突,从而产生知识的内需,诱发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地进行思考,自主地投入到“疑惑――探究――发现――解决”的探究过程中。当然设置疑难因注意难度,因使学生感觉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学生觉得所学知识的有用,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小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六(下)数学总复习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用一副三角尺画出小于180°,且是15°的倍数的所有不同的角。(不能用量角器量,允许画延长线),复习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并出示思考题:

(1)小于180°又是15°倍数的不同

度数的角究竟有多少种?(11种)

(2)一副三角尺有几种不同角度的角?(4种)

(3)通过两块三角尺(通过加减)进行拼搭,能有几种?(6种)

(4)你还能有别的方法画吗?沿三角尺的边画延长线行吗?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致勃勃得投入到活动中去了,在操作中见证了他们的数学经验和提升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建构的也不再是呆板的数学,而是充满灵性的数学,是自己的数学。

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好胜是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使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适应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的教学能极大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贴近生活,诱发学生注意力

数学课,长久以来,它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难”,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感到难学,难字当头,使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材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气息,加强数学与生活及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专注、轻松、愉悦、乐学的情绪。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诱导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数学,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例如:在《米》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碰到过很多用米做单位的时候。如:人的身高、房子的高度……等。丰富的生活背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数学背景。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你的身高是多少?能猜猜老师的身高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从哪里到哪里是1米吗?等等。由于展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都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知识的建构活动中,数学也由此变得富有魅力,充满灵性。

三、创造空间与心灵的清静,提高学生注意力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当学生在教室学习时,要将书桌上与此时学习内容无关的其他书籍物品尽量全部清走。在学生的视野中,只有要学习的东西。这种空间上的处理,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怀着迫切的学习愿望,虚心的学习态度,愉快的学习情绪,是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一个必要手段。

四、鼓励大胆猜想,创造注意力

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猜想验证时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将猜想引发到数学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整体提高。猜想不是瞎想、不是毫无根据毫无目的去想。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知的数学条件对未知的量进行猜想。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会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会明显的提高注意力。

比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让学生去猜想的时候,学生就会根据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猜想并验证他的猜想的正确与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以高昂的兴致、高度的注意力进行着。当他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数学教学只有在学会猜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得更加完美,作为教育的执行者,要认真分析所传授的对象能否在你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猜想,能否通过你的引导来提升他们的思维想象力,用科学的理念、大胆的猜想、富有逻辑的思维,把数学教学思想提上新的高度。

另外,我们都会意识到,当我们去认识我们理解的事物、有兴趣的事物,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反之,则不然。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讨 下一篇:让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