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9-21 07:15:42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 初中化学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德育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化学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对于化学教材史中的人文资源,没有很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造成德育资源的浪费和德育教育的缺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1 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教育

德育并不仅局限于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等品质教育也应是德育的一部分。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在《绪言》课上,我给学生指出,我国人民很早就有了探索化学的活动。古代中国人的炼金、炼丹,虽带有些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但他们的研究传入西方后,大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形成与发展。近现代,在化学上我国也做出了突出成绩,有自己的杰出学术代表。在讲解《空气的组成》时,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起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我们要考虑到当时的物质条件及科学的发展水平,而不能否定他们的劳动。但前人的劳动与成果永远给后继者以借鉴,后人正是以此为阶梯去探索和发现真理。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我还强调,目前我国在化学的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比国外还有相当差距,我国化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学好化学,振兴祖国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2 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3 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中由于结构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4 化学试验对学生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更具优势

化学试验不是盲目地乱撞,而是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处理数据、结论、评价,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为例,不同的学生,观察结果不一样,老师的不同的提示,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我在让学生观察时有意安排了几个环节加以比较,如先粗略的观察,再详细观察指定的部位,最后是有步骤的观察。初始观察时都很粗略,大都说只看到蜡烛和火焰。老师通过提示学生要观察仔细,要按蜡烛点燃前、点燃时、燃烧中,熄灭时的顺序过程观察,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现象。观察时充分调动除眼外的耳听、鼻闻、手感等器官的功能认真仔细观察,并提出为什么。这样,学生观察活跃,提出的问题也很多,这对学生观察初中化学实验就会有很大的好处。

5 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气污染,全球气候的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不断,地球环球问题日趋严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在化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环保教育:①重视课本上有关环保的知识的教学。②平时教学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③课外组织必要的环保活动。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采,教育的方式灵活多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因势利导, 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手段教书育人,一定能够塑造出新一代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中学生。

上一篇:过劳,可耻还是可怜 下一篇: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