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07:04:17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068-01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解放他们的双手和大脑,为他们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去了解,去探索,去发现。喜欢动手是儿童的天性,它顺应了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在动手的过程中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思维发展,开放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多样化的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随着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教材从整体框架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材的呈现方式都注意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获得自主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手巧才能心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亲自体验,尝试探索,才能促进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相反,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思想被禁锢,就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一、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到地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科学。例如教学《车的运动》这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测量、记录、画出路线图等动手环节理解学习内容;《自行车》这一课,学生通过观察自行车、玩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动力来自于哪里,了解齿轮的作用,了解自行车的构造,知道简单机械无处不在。这样的教学,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二、在动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实物操作,有意识到指导观察,以形促思,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如教学《鱼》时,引导学生去鱼塘,观察小鱼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同学们通过到鱼塘考察,亲眼目睹并记录了小鱼的生活环境,从而引发思考,再回到实验室做实验了解鱼游泳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在动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直观演示、操作学具等,为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操作后,学生在头脑中会形成一定的表象,这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过程进行整理和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动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谐发展,同时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小车的运动》时,我先让学生玩小汽车,观察并简单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由于学生刚玩过自己的“宝贝”,亲眼目睹了自己小汽车的运动路线,所以描述就容易多了。对于学生的描述,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引导他们把看到的运动中的物体用一个表格记录下来,再去研究。同学们积极性高涨,自觉组成小组展开热烈讨论,并动手操作,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中。实践证明,动手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重视动手操作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一种主要措施。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纵观小学科学教材,许多知识的学习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中提出观点和见解,逐步理解知识的起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知识的本质特征,达到活学活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把对枯燥严肃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变为有形有色的观察及操作演示,他会兴趣倍增,更能激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放手去“玩”,使他们的左右脑“双向开发”,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在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掌握分寸,调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中学到知识,让学生的智慧在手指上闪光。

上一篇:浅析历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下一篇:自然发音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