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弘事业话“创新”

时间:2022-09-21 06:37:44

欲弘事业话“创新”

“创新”,是近十年来最闪亮时髦,在报刊文章、会议交流、电视广播中使用最频繁的词汇。各行各业的精英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运用创造性思维,以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推陈出新,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与进步联系在一起的高尚、科学的词汇。诚如同志所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然而在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貌似“创新”的东西在影响着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损害着“创新”的名声。为此,必须对何谓创新,如何创新的问题,加以研究,确立科学的创新观,提高辨别真假“创新”的能力。

一、对创新的概念要有正确的认识

笔者认为,创新是对常规和传统的突破,是对不适应社会进步、事业发展需要的观念、行为、方式、方法的否定,是对促进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思维、新方式、新方法的创造。

从科学意义上看,创新的主要特征有三:

1.表现形式上的突破性。事物和行为都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创新往往首先表现在对固有形式的突破上。例如档案展览过去都在馆内举办,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档案馆把展览搬出馆舍,到居民社区巡回展出,不仅是形式上的突破,而且将固定陈列展览与巡回展览相结合,使档案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2.行为本质上的进步性。仅仅停留在表面做法上的变化还不能认为是创新,创新必须在行为本质上体现出进步性。例如:非文件、档案及时公开提供利用和政务信息的公开,反映了政府行为透明度的提高,代表着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是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的体现。

3.社会效果上的协调性。任何社会行为都不是孤立的,一项社会行为的发生,必然对其它社会存在、行为、意识、制度等产生影响作用。判断一个观念、举措是否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重要的一点是看它能否取得同社会相协调的效果。这里的“协调”不是消极地适应全部社会现实,而是顺应社会进步趋势前提下的协调。它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观念、举措同现实社会中代表进步方向的架构、规范、秩序等相协调;二是观念、举措的产生,引发现实社会中落后的社会存在发生进步性变革,从而在高一层次上实现协调。前者如近年来开辟的档案寄存业务,是适应企业改革形势下社会对档案部门新需求,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协调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的简化、改革和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同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环境下计算机管理档案、文件的社会趋势相一致的。后者如许多地方的社区、行政村等基层单位,实行文件归档制度的改革,加强了档案管理规范化运作,反过来有效地促使这些单位的领导层增强了行为规范化的意识,改变了过去管理上的随意性,建立和实行了规范的行文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如果不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创新”的实质,而是仅仅从表面上把创新看作是对过去的做法和当前多数人的做法的变换,就很容易陷入误区,产生不良的后果。诸如:简单地改变传统或普遍的做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造势作秀的摆花架子(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巧立名目的权限扩张;甚至以创新为幌子营私牟利等等。急功近利的“创新者”,为了急于抢到旗帜,往往能强占先机。然而一旦获得“首创”名分,就会觉得此举不新了,于是丢下正在进行的、刚刚“创新”出来的举措,又去开创另一个“新举”。前一个“新举”尚未取得成果,后一个“新举”又粉墨登场,酷似“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如此以往,只留下了一个个短暂的“创新”痕迹。这样的所谓“创新”,除了一时的炒作炫耀外,对事业的健康发展,实在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而超越自己管理的权限去“开拓”新业务、新项目,必然伤害友邻,引起“侧目”,造成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之间的不协调,有碍于事业的健康发展。至于假“创新”之名,行牟私之实,即所谓“要想富,抓项目”者,其行为更是于法于理皆不合,将贻害无穷,人们切不可盲从。

扭曲“创新”本意,必然导致行为的不科学。其结果除了充分表现出“创新者”自身的人品外,最大的坏处莫过于给事业埋下隐患,迟早会显露出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后果。一切有责任心的领导者,应该坚决摈弃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要破除对“创新”的神秘感,看到创新有着广阔的空间

创新,具有极其广阔的空间,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说没有。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路必须开阔,不能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才算创新。在宏观、微观的各个层次,在观念、方法、技术、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均可创新。总结、归纳各地档案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较成功的创举,各种创新的举措表现为以下“八新”:

1.提出新观点。要善于修正和改革落后于实践发展、不利于指导事业继续进步的陈旧理论,善于提出前瞻性的新观点、新思路。如:电子文件的产生,改变了信息与载体关系的表述。过去在手工操作状态下说档案信息和载体是不可分割的。如今在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的环境下,电子档案、文件的信息可以和载体相分离,而且只有分离才能实现信息的网上传输。改革落后的理论,确立新的合时宜的观点,才能正确指导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2.发现新角度。新的角度往往能帮助我们打开通往新的空间的大门。例如在全国普遍开展农业与农村档案工作的时候,珠江三角洲、长三江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较快。如果从当地实际出发,站在新的角度提出并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农业与农村档案工作”课题,发掘出“同中之异”,一定会产生新的指导意义。

3.采用新方法。如前述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提出并实施了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的简化和改进。此外,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平台上,提出数字档案馆建设;鉴于传统档案保护技术的不足以及某些技术的副作用,创造了诸如安徽的档案裱糊机、上海的真空充氮消毒机等无公害设备等等,均为方法、技术方面的创新。

4.善用新起点。面对机关档案工作和档案馆目标管理全面达标后,如何进一步发展、提高的问题,要善于利用已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提出新的可行的目标,方能动员和组织大家把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例如广东省在全省档案馆全面达标后,及时提出了“建设示范档案馆”的新举措,并针对珠三角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地、市、县不同层面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示范档案馆”的标准,从而把全省档案馆建设在一个新起点上推向更高水平。

5.开辟新领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新的社会领域层出不穷,社会管理向基层延伸。这就为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例如上海在全国较早地拓展了多种新领域档案工作;沈阳在家庭档案工作方面成为领军者;各地的社区档案工作繁花似锦。这些新举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社会化的程度。

6.挖掘新材料。档案专业教材和宣传工作所采用的材料要新。档案专业教材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仅要充实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而且要采用新的例证材料。档案宣传工作不仅要宣传档案工作的意义,还要广泛宣传国际档案事业发展趋势,我国档案事业社会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的成就,业内的新人、新事。即便宣传档案工作的意义,也要注意挖掘、采集和运用新的实际材料,才能体现“与时俱进”,而不要总是重复讲“档案整理后领导查找如何方便”这类咀嚼过几百遍、索然无味的陈旧性材料。

7.扩充新内容。各地档案馆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近年来扩充了新的社会教育功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档案馆大力营建大学生、研究生专业实习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使档案馆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教育基地。

8.创建新体制。档案工作体制的创新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档案工作领域体制性创新正方兴未艾。如为适应民众对现行文件的需要,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深圳市率先开展非现行文件公开提供利用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进而建立文件中心、政务信息查询中心等机构。再如为适应城市档案资源整合,综合利用的需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全国首家建立了综合、城建、房产档案三档合一的档案馆新体制;上海浦东新区将原综合档案馆、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和浦东开发开放史料征集办公室整合成新的综合档案馆;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深圳市继城建档案馆并入市档案局后,又在筹划市档案集中存储基地建设。又如为实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从沿海省市首先产生的各种档案中介机构,现正在各地扩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创造性思维、创新的举措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是对提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举措的人的要求,主要是对领导者的要求,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要求。

智力因素方面,要求具备以下条件:1.对事业发展趋势、社会需求、事物间的关联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2.对所从事的事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具有渊博的知识;3.实事求是、辨证发展的科学态度。

非智力因素方面,要求具备如下条件:1.正确的动机和发展事业的责任心;

2.勇于探雷、敢为人先的胆魄和勇气;3.持之以恒、扎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客观条件是对客观环境的要求。创新者所处的当地要有鼓励进取,崇尚科学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政府有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首创精神、允许失败的政策,具备一定素质的人群和勇于创业、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

科学的创新观是创新成功的先行,档案界的各级领导和有志之士,应该用科学的创新观指导和组织档案工作,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愿档案工作创新之树万年长青!

(作者单位:深圳市档案局518031)

上一篇:解密珍档诠释红岩精神 下一篇:析公共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