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悲情因素的认知

时间:2022-09-21 06:17:14

浅析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悲情因素的认知

摘要:本文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和K.330出发,以点带面的形式来浅析悲情因素在演绎和理解莫扎特音乐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认识和体会莫扎特音乐创作。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悲情因素;认知

作为音乐学习者来说,不仅要注重欢乐的莫扎特,更应该去重视悲情的莫扎特,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莫扎特的音乐,更好地指导我们对其钢琴作品的演奏,使之能够领略到西方传统古典音乐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体会音乐艺术所蕴涵的深刻内涵。

一、悲情因素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体现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悲情因素分别体现在他创作的三个时期中,其中,第一时期的六首奏鸣曲被称为《家乡奏鸣曲》(K.279-K.284),创作于1774年-1775年,是他居住在故乡萨尔茨堡时所创作的。这六首奏鸣曲虽然显得不够成熟,也未能真正体现出作曲家的创作个性,但莫扎特非凡的创作才能已在其中己显现出来。这六首奏鸣曲在情绪上洋溢着明朗、快乐的情绪,但也偶尔透露出丝丝悲伤的气息,但这种悲伤的气息只属于青年时代的莫扎特在人生旅途上初次感到的惆怅和忧愁的感慨。莫扎特于1777-1778创作了7首钢琴奏鸣曲(K.309-K.333),这个时期称为第二时期,其中K.309和K.311两首作品写于德国的曼海姆,其余的五首作品于1778年完成于巴黎,被称之为《巴黎奏鸣曲》。在巴黎的这个时期,莫扎特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这一年也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转折点。“莫扎特第一次认识到人生道路的坎坷,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这几首作品的情感内容较为深刻。尽管受到时代的局限,又由于是些换取面包的商业之作,莫扎特还不能在音乐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个性情感,时时被贵族趣味的形式所束缚,但是悲剧性的因素已经在K.310中充分显露。其余几首情绪温暖明朗,但也不时会被忧郁的阴影笼罩其间。这五首奏鸣曲标志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完全成熟。”莫扎特于1784年-1788年创作了五首奏鸣曲(K.457、K.545、K.570、K.576和K.533),这五首作品都是他在维也纳时所创作。其中c小调奏鸣曲充满了悲剧性的激情,主题有着鲜明的情绪和力度的对比,有矛盾的冲突,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莫扎特。

二、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和K.330的演奏诠释

从谱面上来看莫扎特的奏鸣曲以典雅、优美、流畅、细腻、乐观为主要特征,但仅仅只是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我认为这只是其特征的一个方面,即一种音乐语气上的单纯与从容。通过演奏的仔细分析,能体味出其作品中一种感伤。“莫扎特的精巧、典雅、纯净、澄澈、在欢乐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愁的钢琴音乐,使他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独树一帜。”

莫扎特非常注重歌唱性的演奏,他在与克列门蒂进行过钢琴比赛后,1783年6月7日给父亲的信中写到:“他真正弹得好的是三度的走句,但他在伦敦,白天和晚上都弹的满头大汗。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绝对一无所能,因为他丝毫没有表情和意趣,动人的情愫就更少了。”而克列门蒂却对莫扎特的弹奏大加赞赏,认为莫扎特对音色的感触无人能及,所有的演奏都充满了感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总是过多的去关注快速华丽的跑动从而忽视了音乐的旋律性和歌唱性。尤其是对钢琴演奏来说,两只手同时演奏,还要加上两只帮忙的脚,要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地表达音乐的情感色彩,把旋律弹奏的圆滑,有方向且富有歌唱性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的。这需要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音乐情感色彩的内心歌唱,一个是正确良好的指尖触键。

(1)音乐情感色彩的内心歌唱

我们在弹奏时除了技术上的要求外,最要注重的就是如何正确的传达作曲家所希望传递的情感信息,如何将乐句的气氛与精神完整的表现出来。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音乐是所有语言中最富想象力,最难以捉摸的,我们不能够像看文字一样得到清楚的解释说明,只能间接地靠乐谱的提示来理解。因此当我们在弹奏时,欲要表达某一乐句的情绪是痛苦、愉悦、悲伤,思念;还是热情、欢快、抱怨、愤怒,就要以“话语”充当钥匙来进行歌唱。例如谱例K.310第二乐章

莫扎特在上述三个小节中表达了自己柔弱的内心情感,充满悲情的感伤跟随着音符的上下流动而滑行着,充满了美丽而又痛苦的歌唱。当我们演奏这一乐句时,确定好适当的情感色彩后,将这句的旋律在内心中一次又一次的唱出来,同时通过手指在琴键上一次又一次地将心中所唱的旋律弹奏出来,这样一遍又一遍做着由内向外的传递,直到能够成功地透过声音呈现出先前确定好的感觉。通过这种内心与手指相结合的练习后,我们就能够将旋律通过手指尽情的歌唱了。

(2)正确良好的指尖触键

音乐只能通过声音来表达,好的声音依赖于好的音色,好的音色首先要依赖于触觉器官即手指的触键。在钢琴演奏中“十指乃是钢琴最前哨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因此,十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千变万化的触键方式和控制能力,是基础之基础。”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总的来说音色要透明晶亮,要有均匀清晰的颗粒及圆润优美的歌唱性。因此在弹奏莫扎特作品时,触键的方法非常的重要。触键的速度要快,动作幅度不能大,指尖要轻。用手指的最前端,尤其是要靠第一关节作为触键的主要部位,指尖的触键要以颗粒清楚的non legato为主。整个手一定要收拢起来,尤其是弹奏快速跑动的一串音时,力量要通过指尖下沉到每个琴键的底部。例如谱例K.330第一乐章

上述的两个小节中的第二拍,右手要在一拍内迅速地弹奏出十二个音符。如果没有收拢整个手掌,依靠指尖作为发力点去触键的话,弹奏出来的音色就会显得“松软”。尤其是四指经过时。同时手腕的动作不能过分的翻动,应当柔顺地随着手指位置的变换而移动。注重呼吸,力量应在波浪型的起伏中形成长的气息。

三、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悲情因素认知的教学意义

对钢琴演奏者来说,每个人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都无一例外的会弹奏莫扎特的作品,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也是每个学习者必弹的曲目。莫扎特的奏鸣曲从谱面上看几乎无难易可言,初次接触的演奏者感受到的莫扎特仅仅只是动听悦耳、优美典雅,认为他的音乐很清淡。然而这样去理解莫扎特是片面的,狭隘的,他的音乐表面上精致优雅,但实质上却富有深度。正如周鑫珊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把悲愁和凄怆的阅历都抹掉,除去,那么莫扎特的音乐就会干瘪的可怜,不再动人心魄,不再有给人以浮云四塞,风雷并起的美感境界。”从欢乐的旋律中去寻找隐含其中的悲情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们能更加敏感地把握段落间的速度及调性色彩变化,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通过悲情因素的分析让学生们在演奏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欢乐的莫扎特,更应该去重视悲情的莫扎特,这样才能全面地去诠释莫扎特音乐的真谛,把个人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去,而不是仅仅作为一名音符的“搬运工”去演奏。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第84页.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第173页.

[3]钱仁康-莫扎特书信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第329页.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第21页.

[5]赵鑫珊、周玉明.莫扎特之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第29页.

上一篇: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即兴能力问题 下一篇:如何看待基本功训练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