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预防与护理

时间:2022-09-21 05:57:33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预防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78-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更是引起了医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全身各组织、系统发育仍不完善,同时,由于新生儿刚脱离母体后,从清洁的内环境来到了一个复杂的外环境,其适应能力较差,所以在医院内易受感染。为了更好地打造新生儿绿色保护措施,我们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主要医院感染因素

1. 1 自身感染: 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较薄易被擦伤,且胃酸分泌减少,杀菌力低下,白细胞吞噬能力低,血清中抗体成分减少,其杀菌及灭活病毒等作用较差。有研究表明,有侵袭性操作(插管)的患儿感染率高于无侵袭性操作的患儿。由于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可使呼吸道黏膜功能降低,且易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

1. 2 环境因素

1. 2. 1 病房及床间距小:由于医院条件所限,病房面积小,床与床间距小,病人高峰期,导致病房内床位、人员密集,给清洁、消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2. 2 人员流动:每日上午是护士集中进行各项护理、治疗的时间,加之医生查房、各种检查,工作人员来回走动,带动气流,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尘埃或飞尘中,随空气流动,造成空气污染。

1. 2. 3 病室通风换气不良:病室空气不够流通易造成空气污浊,空气污浊也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

1. 2. 4:医疗器械、物品装置:病室内有一些医疗仪器及物品装置,如新生儿暖箱、操作台、辐射暖台、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空调机、消毒机、桌、椅凳等,未能做到每日清洁消毒,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

1. 2. 5 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未能及时清理,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1. 3 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控的思想认识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控制医院感染的质量高低。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往往只注重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和口罩,却忽视了在各项诊疗操作中手的传播问题,尤其是在工作忙时,洗手更易被忽视,易给患儿造成交叉感染。②医务人员如患有流行性感冒、肠炎等感染疾病时,常常带病坚持工作,会对患儿构成医院感染的潜在性威胁。③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是否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原则,是造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人为因素。

2 护理管理对策

2. 1 领导重视,制订相关制度: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细而复杂的工作,其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涉及面较广,是当前国内外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生儿病房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要成立科内的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职责明确,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制订或健全科室医院感染制度和各项监控工作措施,使医院感染控制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2. 2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新进入新生儿科病房工作的人员,包括清洁工人,入科前均需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每年定期普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加强责任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

2. 3 严格洗手关,规范医疗护理行为: ①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应先更换拖鞋,洗手、戴口罩、帽子,穿短袖工作服,长袖将袖口挽至肘上,并将一切饰物取下。工作人员中有上呼吸道感染、化脓病灶、胃肠道疾病等传染性疾病者应暂离本室工作,康复后再返回原岗位上班。②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后及接触患儿前后均应用消毒洗手液认真洗手,用高压灭菌的毛巾擦手,擦手毛巾一人一巾,一巾一消毒,每日集中收回消毒。每位患儿床单位均有手专用消毒液可再次进行手的消毒。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③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非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必要时,要限制探视的次数和人数,一般每次不超过2人。

2. 4 加强环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2. 4. 1 加强病房管理: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所以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新生儿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55%~65%。我院坚持每日晨中晚开窗通风各1次,每次时间30min;室内放置空气消毒器,每日消毒3次,每次消毒2h,从而保证新生儿病房空气质量。

2. 4. 2 加强新生儿用品、用具、器械消毒管理: ①可以设专职消毒员,每日负责消毒液室内的地面、家具、暖箱、蓝光箱、操作台、监护仪、输液泵、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病例夹、门窗等。②新生儿的滴管、小勺、奶瓶、奶嘴等做到一人一具一消毒;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固定使用,每周消毒1次,或采取“一用一消毒”的方式进行;每日常规更换床单、婴儿服、被罩等,班内做到随脏随换,清洗晒干后高压灭菌待用。

2. 4. 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放置,并有醒目标志,每日上、下午各清理1次。

2. 5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医院感染

2. 5. 1 皮肤护理:除病情危重外,一般每日为新生儿进行沐浴1次,以保持皮肤清洁。沐浴时要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擦拭由前向后,以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根据情况给以涂护臀霜,预防臀红。2h更换和更换氧饱和度探头部位1次,防止局部受压过久,引起皮肤压伤。每天监测留置针使用的局部皮肤情况。

2. 5. 2 口腔护理: 每天2 次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黏膜,减少口腔细菌繁殖,防止口腔炎发生。

2. 5. 3 脐部护理 :每天2次用75%乙醇消毒脐窝及脐带残端,预防脐炎的发生,如有脐炎,按脐部换药规范进行。

2. 5. 4 眼部护理:每天沐浴时,注意洗净眼部,如发现有分泌物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处理。

2. 5. 5 加强喂养 :合理喂养是提高新生儿治愈率的关键。目前主张早喂奶,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h内要喂奶,患病时可在生后4h~6h喂奶。病情轻,能自食母乳或牛奶者,可用奶瓶喂养;对病情重,吸吮力差,喂养困难者可给予管喂。喂养时严格按照规程和要求进行,注意洗手。

2. 6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掌握侵袭性操作的指证,如病情需要,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黏膜的损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机会。气管插管、吸痰管等主张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

2. 7 加强个案医院感染的隔离管理: 当发生有个例医院感染时,将患儿放置单独室或相对隔离区,做到用物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隔离区有明显的标志。

2. 8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先行,强化监控力度,确保消毒效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力措施。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紫外线强度等。如发现不合格,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室内工作人员每年要进行1次健康体检。

尽管新生儿科存在着较多医院感染的危情因素,但是预防是最好的防治手段,只要提高认识,人人重视,做到制度措施落实得当,新生儿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降低的。

作者单位: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上一篇:口腔内科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分析 下一篇: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