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时间:2022-07-26 06:48:56

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77-01

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多见于3-5岁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分泌物刺激呼吸道粘膜,易并发气管炎;长期的张口呼吸可致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的炎性刺激和缺氧,患儿可出现营养发育不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1]。腺样体肥大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尽早给予手术治疗。经口咽腺样体刮除术是经典术式,近年来,由于鼻内镜及刨削器的推广,更多的医生采取了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2,3]。本文总结了我科自2003年以来所进行的506 例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6例,其中男237 例,女269例;年龄2岁-8岁,平均4.6岁,均排除扁桃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等,术前检查无鼻腔新生物及畸形,无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

1.2 手术: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并进行控制性降压。术中使用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分别经双侧鼻腔,在鼻内镜视频监视下使用刨削器对腺样体进行精确切除。观察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后,创面覆盖可吸收止血纱。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鼻塞,33 例出现鼻腔粘连,后期在鼻内镜下行激光手术获得痊愈。9例术后出现耳闭,听力呈传导性下降;13例出现鼻出血。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听力恢复正常,鼻出血停止。

3 讨论[4]

经口咽腺样体刮除术为盲视下进行,需要术者积累一定的经验,且通常腺样体不能彻底切除。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在显示器监视下,使用刨削器,能准确分别咽鼓管圆枕、鼻咽各壁,严格控制腺样体切除的深度和范围,避免损伤周围结构及正常粘膜。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腺样体肥大患者多为儿童,对于手术茫然无知,对医院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常感恐惧。同时,患者的家属,如父母、长辈,对于患儿多为关心、爱护,担心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从而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要对患者和蔼可亲,消除其紧张不适的感受。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家属接受诊断。说明鼻咽X线侧位片、声阻抗、以及必要时行鼻咽部CT、鼻内镜鼻咽部检查是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向患者家属介绍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点,说明鼻内镜下,可通过显示器监视手术的进行,使用刨削器,医生能够对腺样体进行精确的切割。同时让患者家属了解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对手术的结果有客观的认识。本组 例患者及其家属经与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后均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1.2 一般护理 ①全身情况准备:常规行血常规、胸部正位片、心电图检查,以确定能否接受手术,评估营养状态,纠正营养不良。患者如果长期睡眠时缺氧,应给予吸氧。②清洁口腔、鼻腔:术前3天指导患者家属教患者漱口、刷牙;鼻腔粘膜肿胀、鼻腔分泌物较多,指导患者家属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③术前1天准备: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3.2 术后护理

3.2.1 全麻术后护理 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咽内分泌物。注意观察呼吸情况,防止舌根后坠、防止鼻咽部创面出血阻塞呼吸道。麻醉完全清醒后取半卧位,抬高床头45o,以利于鼻咽部渗出液引流。

3.2.2 鼻腔、口咽部分泌物观察 观察鼻腔、口咽部分泌物的量、性质,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对以血性分泌物为主的活动性出血及时向医师回报并处理。本组患者中有 例患者术后出现活动性出血,给予颈部冰敷、静滴止血敏等药物后出血得到控制,未行鼻腔填赛等处理。

3.2.3 鼻腔通气情况观察 手术经鼻腔进行,器械的反复进出可能会造成鼻腔粘膜的损伤,术后出现粘膜肿胀,出现鼻塞、甚至鼻腔粘连。本组506例患者均出现术后不同程度的鼻塞,给予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局部使用后,460例患者鼻塞在48小时内缓解,但还有33 例患者的鼻塞未得到缓解,后经鼻部检查,证实出现鼻腔粘连。因此术后定期询问患者的鼻腔通气情况,指导患者家属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解释出现鼻塞的原因,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担忧。如果超过48小时鼻塞未缓解,应及时向医师回报。

3.2.3 听力观察 少数患者因手术致咽鼓管圆枕肿胀,影响咽鼓管通气功能,可出现耳闭、传导性听力下降。由于鼻内镜下手术医师能准确识别咽鼓管圆枕,避免损伤,因此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消除其焦虑心理。本组506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耳闭、传导性听力下降,均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

3.2.4 体温的观察 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医师能精确的控制手术的深度和范围,对患者的损伤较轻,术中仅给予鼻咽部创面覆盖可吸收止血纱,局部引流良好,因此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较小。本组506例患者中359例于术后8小时内出现体温升高,均低于38.6oC,给予布洛芬混悬剂后体温恢复正常,未再出现发热。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后出现发热主要与全身麻醉、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常为一过性。患者及家属对此认识不足,给予足够的安慰和密切的观察,随着体温恢复正常,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解释会给予充分的信任。

3.2.5 一般护理 注意口腔清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伤口愈合。

3.3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家属术后观察患者鼻腔通气情况,口咽、鼻腔分泌物的性质及量。如果鼻腔通气未能得到改善,口咽、鼻腔分泌物出现血性,且量较多,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田勇泉,孙爱华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60.

[2]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07-312.

[3] 李红英, 安英杰, 孙克峰. 腺样体鼻内镜下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比较[J]. 河北医药, 2010, (13) :1734-1735.

[4] 朱国琴. 鼻内窥镜下32例小儿腺样体吸切术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4) :68-69.

作者单位:04100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上一篇: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分析 下一篇: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