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靶X线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时间:2022-09-21 05:52:23

钼靶X线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摘 要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乳腺肿物的钼靶X线征象及病理结果。结果:①导管内癌3例表现为单纯恶性钙化,未见肿块影;②浸润性乳腺癌42例:肿块37例,局限性密度增高影5例,31例边缘可见毛刺,6例边缘清楚,17例可见典型恶性钙化,皮肤增厚、内陷11例,血管增粗迂曲5例,腋窝淋巴结肿大18例;③2例慢性乳腺炎表现为局限性腺体结构紊乱;④1例肉芽肿性小叶炎,表现为巨大的肿块,结构紊乱,密度不均;⑤纤维腺瘤19例,增生结节4例,5例为囊肿表现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结节或肿块,其中5例可见粗大钙化。结论:乳腺肿物形态、边缘及钙化特征等X线表现对乳腺肿物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乳腺肿物 钼靶X线 鉴别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28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乳腺肿块患者76例,均以发现乳腺肿物为主诉入院,其中双乳多发肿物患者8例。年龄18~63岁,平均38.3岁,病程2个月~2年。

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乳腺钼靶机及乳腺专用IP板,对患者双侧乳腺常规采用轴位及侧斜位拍摄,必要时加拍侧位片。观察肿物的位置、形态、密度、大小、边缘、钙化征象,乳腺血管、皮肤,腋窝淋巴结情况。

结 果

48例术前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癌3例,浸润性乳腺癌42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7例,腺癌12例,炎性乳癌3例),2例病理证实为慢性乳腺炎,1例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小叶炎。25例术前诊断为纤维腺瘤,术后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19例,增生结节4例,2例为囊肿,3例术前术后均诊断为囊肿。

钼靶X线表现:3例导管内癌钼靶X线均表现为单纯钙化,未见明显肿块影。42例浸润性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①高于腺体密度的肿块37例,5例肿块边缘清楚,31例肿块边缘可见毛刺;②局限性密度增高影5例,边缘不清;③典型的细小簇状泥沙样、细杆状、针尖样恶性钙化有17例,25例未发现钙化;④皮肤增厚、内陷11例,血管增粗迂曲5例,腋窝淋巴结肿大18例。

2例慢性乳腺炎表现为局限性腺体结构紊乱,其中1例病灶内可见粗大颗粒样钙化。1例肉芽肿性小叶炎表现为巨大肿块,结构紊乱,密度不均,可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边缘不清。

17例纤维腺瘤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2例表现为葫芦形肿物,边缘清晰、光整,其中可见粗大钙化5例,4例增生结节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边缘清楚。

5例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物,边缘清晰。

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边缘毛刺的肿块,见图1。

讨 论

乳腺病的影像学方法有红外线、彩超、钼靶X线、CT、MRI等。红外线近年已经逐渐被淘汰,彩超对于乳腺癌一些钙化的显示不如X线,CT、MRI由于检查价格昂贵,对设备要求较高,尤其是乳腺对MR机的场强要求较高,而其要求有乳腺专用线圈,目前还无法普及。钼靶X线检查简单易行,费用合理,对于病变的检出率高,为乳腺病变尤其是基层医院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肿物形态:①肿块:肿块是乳腺癌的最主要征象,本组乳腺癌病例37例表现为肿块(82.2%)。钼靶X线表现大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少数可表现为葫芦形、哑铃形。本组病例中17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2例为葫芦形肿块,术前均做出了正确诊断。②局限性密度增高影:局限性密度增高是乳腺癌的特殊表现,形成的原因有:癌细胞沿乳导管浸润扩展而不形成肿块;癌周炎性反应;癌周无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肿块密度较淡[1]。本组乳腺癌病例表现为局限性密度增高共有5例(11.9%)。其中1例表现为局限性腺体结构紊乱,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病变范围较大,术前误诊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小叶炎。

肿块边缘:肿块边缘是鉴别肿物良恶性病变的重要征象。毛刺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癌周的间质反应,癌瘤直接向外浸润扩展;癌细胞沿乳腺导管扩张,或是癌周小梁结构向肿瘤方向牵拉的因素所致[3]。胡永升研究表明癌浸润性毛刺分为三带:毛刺根部为癌床带,是癌细胞向外浸润的基础;中段为炎性细胞渗出带,尖部为纤维组织增生带[4]。本组37例乳腺癌,其中边缘可见毛刺有31例(83.8%),部分乳腺癌边缘清楚,本组6例(16.2%)。而19例纤维腺瘤、4例增生结节及5例囊肿均表现为肿物边缘清晰、锐利,无毛刺。

钙化:恶性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征象,有时甚至是早期乳腺癌的椎一表现,钙化的形成是由于癌组织坏死后钙盐在导管内沉积、肿瘤细胞分泌引起异常代谢,或某些与矿化相关的蛋白和细胞因子参与所致[2],表现为簇状泥沙样、针尖样、细杆状钙化。本组45例乳腺癌中单纯钙化为3例,肿块钙化伴恶性钙化有17例(44.4%),与其他文献报道的30%~50%的钙化率相符。而31例良性病变有5例均表现为粗大钙化,为肿瘤变性坏死后钙盐沉积而成,多表示病变已进入静止期。

其他表现:皮肤增厚、内陷是由于癌细胞侵犯皮肤,引起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而形成,内陷是由于癌细胞侵犯纤维组织,纤维组织收缩引起;血管增粗是由于患侧乳腺血供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所致;这些是间接征象,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而良性肿物皮肤、及血管、导管大部分表现正常。

总之,通过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肿物的形态,边缘及钙化进行分析,结合皮肤、、血管、导管等其他X线表现,在乳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帮助,是目前乳腺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

2 曹志坚.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特征118例分析.放射学实践,2009,24⑴:41.

3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74.

4 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6-58.

上一篇:退行性颈椎病的X线诊断及治疗 下一篇:胸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