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2-10-23 10:45:00

胸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探讨CT对胸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胸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主要CT表现为关节突骨质增生,小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伴随有椎间盘膨出、突出、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结论:CT可以为椎小关节病变提供充分的影像学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胸腰椎 椎小关节病变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25

资料与方法

收治胸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100例,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15~75岁,平均45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15.5年。临床主要表现腰背部酸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部分患者伴有一侧和(或)双侧下肢麻木。查体背部压痛、腰部活动受限以后伸受限为主及局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采用东软C-2000全身CT机扫描,取仰卧位,根据查体压痛点及定位像决定扫描范围,常规轴位扫描。胸椎包括4个椎间隙,腰椎常规包括3个椎间隙,层厚5mm,间隔5mm。常规摄取软组织窗和骨窗片。

结 果

小关节受累部位:主要累及胸椎T3~7、下腰椎L4-5,其中以下腰椎发生率最高,L5~S1、L3~4次之,胸椎以T4~5发生率最高,其他次之。单侧发病较少,仅15例,双侧病例85例。2个关节面以上的72例,占72%。

正常椎小关节CT表现:上下关节突大小比例协调,关节突表面骨质光滑,髓腔和皮质比例协调,上下关节突的内外缘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关节间隙2~4mm。

椎小关节异常的CT表现:①关节突肥大、增生及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本组有22例单纯关节突肥大(22%),其特征性表现为上下关节突髓腔及皮质均增大,部分患者以上关节突增大为主,但是骨质表面光滑,关节间隙尚正常。有78例肥大、增生及骨赘形成共同存在(78%),主要表现为上下关节突不同程度的增生肥大,骨皮质局部密度升高、增厚及变形,高密度的骨性突起,成小丘状和(或)不规则状。增生明显时,如蘑菇帽状“包绕”下方关节突。多为两侧小关节同时出现增生,它导致中央管、神经孔、侧隐窝狭窄。②关节间隙的改变,51例(45%)。其中有9例关节间隙增宽>4mm,42例关节间隙变窄

讨 论

椎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主要是随压缩、牵拉、剪切及扭转等不同类型的载荷,并在此基础上为脊柱提供一定范围的生理功能。病理上主要是关节软骨细胞变性、坏死与反应性的软骨细胞增生、硬化,造成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关节软骨变薄、关节囊钙化或硬化[1]。有关研究还表明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主要与其承受的应力有关[2]。

CT检查却能很好的鉴别是小关节病变还是椎间盘病变。利用CT对钙化检出的高敏感性可以较早期的发现关节囊的钙化[3]。因此,利用CT检查是椎小关节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小关节病和伴随的椎间盘病变可经一次性检查而作出正确评价,对提高腰背部酸痛、坐骨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小关节病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沛涛,郝长胜,等.CT在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22(13):71-72.

2 陈其晰,陈维善,等.下腰椎疾患后腰椎小关节角度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55-57.

3 胡少平,尹定尧,等.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罕少见疾病杂志,2008,15(3):45-48.

上一篇:钼靶X线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下一篇:电子线铅窗射野大小变化对输出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