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产业的经济价值浅析

时间:2022-09-21 05:05:21

我国老龄产业的经济价值浅析

摘要:老龄产业,也称银发产业,是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综合型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老龄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与社会的进步程度。

关键词:老龄化;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2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标志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我国政府在12000年10月9宣布正式进入到老龄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 ,有着明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趋势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绝对值为世界之最。到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人已达2.22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到顶部老龄化(老年人口增长加速)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形势越发严峻。

三是我国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最少也在3000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

尤为严重的是,我国老年抚养比呈持续快速上升。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也称为老龄人口抚养系数,简称老年系数。计算公式为:老年系数= 65岁以上人口数 / 15-64岁人口数 * 100%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国家统计局新近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增至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社会老龄化加剧,也意味着老年抚养比继续上升,经济发展的压力增强。(见图1)

四是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从静态看,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因此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愈益突出。

五是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人口学认为,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我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测,2030―2035年全球将进入中度老龄社会,2050―2055年将进入高度老龄社会。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2亿,占人口总比重的16.1%,2020年将达到2.43亿,占人口总比重将达20%;2025年将突破3亿,2040年将达到4.09亿,占人口总比重将达26.53%,2050年前后将达到4.34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预计将占届时世界老龄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很严峻。

二、老龄产业的的经济价值分析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等构成重大挑战,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在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推动形成新的综合产业――老龄产业(即银发产业)。

根据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和深层需求,可以将老龄产业分成三个产业: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

其中,本位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老年房地产、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服饰、老年食品、老年医疗等;

相关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供应链上的专业家具、专业设施、专业易耗品等;老年护理服务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劳务派遣、老年护理专业用品、治疗和康复器械等;老年人深层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医疗保健、营养保健、心理咨询等;

衍生产业包括: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等资本市场。

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之间相互补充,可以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共同促进银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外的老龄产业体系已涵盖制造、建筑、医疗卫生、信息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娱乐和教育等诸多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老龄产业不仅能够为老年人带来福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老年群体所需的各种服务中,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是刚性的。然而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在GDP中的占比,不但远低于美国的17.8%,而且未达经合组织经济体(OECD)平均水平10%,差距很大。所以,医疗保健行业在中国不但发展空间可观而且成长速度会惊人。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升级,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见,包括养老护理服务在内的医疗保健需求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中国社会的加速老龄化,不但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根本变革,而且孕育着巨大的产业经济价值,具有长期增长空间。老龄产业毫无疑问是一个朝阳产业,潜力无穷。

(一)养老设施和机构: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1.69亿,养老床位总数约为25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14.8张,即占比为1.48%;到2015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老人约2.22亿,养老床位总数约为669.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30.3张,即占比为3.03%,我国养老设施和机构建设增长很快。

国际标准这一比例一般为5%~7%。要达到5%的比例,至2050年,中国养老床位数应达到2170万张,即还缺少1500万张床位。有专家指出,平均每个床位所需的投资额50万~60万元,因此未来30多年,据保守估计,我国在养老院建设上将产生出超过75000多亿元的市场,

2016年 7月6日,民政部公布了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0张。今后,我国还将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速度,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国际标准的差距。这意味着,从政府层面已发出明确信息,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无疑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老年护理服务:我国人口目前的平均寿命是76岁,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可健康存活平均约为10年,因此约有6年需要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长期护理服务。

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22亿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7000多万人,有专家做了推算:假设以给半自理状态的老人(按70岁以上老人占比50%计算)每天提供5小时护理服务,给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提供15小时护理来估算,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服务每天就有7亿小时的需求,到2040年老年长期护理服务每天的需求总量则将超过14亿小时。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需要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护理服务时间也会延长,这一数据只会有增无减。假设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服务实现完全市场化,以护理费为每小时7元来计算,长期护理的年产值目前就超过17885亿元,到了2040年则将达40000亿元(不考虑价格上涨因素)。

这表明全国的专业护理需要1亿个专兼职护理员。再加上养老服务业涉及面广,可吸纳的就业岗位多种多样,包括护理员、生理理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这些岗位如果能够得到充分挖掘,将有效缓解当前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

当然在现实中,很多老年人的护理工作由家庭成员承担。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随着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品质,老少两代人都更加希望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传统的大家庭式的居住方式越来越为小家庭所取代。特别是中国目前“80后”的一代,未来面临的是1对4、1对6的抚养局面,“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在未来势必加速增加。这些都显示了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市场的需求在持续、快速地增长中。养老护理服务业是一个未来在中国极具前景的行业。

(三)相关产业:在来自于老年人深层次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等相关产业中,这几年尤其明显的是老年旅游、老年趣味修养的培训市场的火爆,在杭州、绍兴这样的城市里都出现了老年培训班爆满的现象。很多旅行社发现,近年来老年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日本许多城市还有专为老人而设的游戏厅,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成了游戏厅的消费主力,商家专为老年人推出了能玩象棋、麻将、赛马、推钱币机、这些简单游戏的游戏机,甚至还请人设计了‘怀旧游戏’来满足老年人回忆愿望。有些游戏厅每天都会为老人们免费准备茶点、纸巾、盖膝盖的毯子等。他们还会专为老人开设游戏讲座,为老人讲授玩游戏的技巧和方法。

我国商家应从这些做法中得到启迪,在政府的规范与引导下,挖掘与激发老年娱乐的巨大商业利润。

(四)衍生产业:在中国,老年衍生产业的发展还很滞后,老年储蓄的投资理财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等,几乎在中国市场上还找不到相应的产品。在任何一家证券交易所,银发一族所占的比例均居高不下,这反映出老年人有理财需求,但是目前,真正适合老年人的投资理财产品并不多。老人理财首要的是保本并且有稳定收益。在中国处于长期通胀通道的大环境下,要能够跑赢CPI,才算是老人理财的成功。以国债、保本型理财产品、信贷产品为首选的保守型理财产品,可供老年人理财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待开发市场。同时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CPI的上升而降低,政府也应积极支持老年金融“板块”的健康发展。

同样,保险行业的产品开发也有着巨大的空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群会渐渐成为保险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根据老年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开发“对口味”的保险产品,这也会是一个有着很大开发空间的市场。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已成功地走向市场,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三倍,己成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相比而言,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政府应对发展老龄产业高度重视,制订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以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入到开发老龄产业中来。使得老龄产业既对GDP形成贡献,也为政府减压。政府应早规划早管理,对老龄产业设定行业准入门槛,予以规范,使老龄产业健康发展,成为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产生原因以及老龄化巨大商机解读[D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4,2.

[2]银发经济成经济新增长点 养老服务市场投资潜力分析[DB/OL].中国投资咨询网,2015,1,07.

[3]银发经济中的产业投资机会[N/OL].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海),2014,11,24 .

[4]民政部: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N].经济参考报,2016,07,07,01:52:40.

上一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再认识 下一篇:探究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