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县域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

时间:2022-09-21 04:05:30

【前言】论加强县域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3)农业科技推广情况。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又处少数民族、山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慢,全县良种推广面积23.2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7.7%,农业增产实用技术措施应用窄,周期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到位率低,步伐缓慢。 (4)粮食生产现状。根...

论加强县域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

摘 要:县域粮食安全是一个最基础的单元,能直接影响到上一级的粮食安全,粮食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理论结合实际,对县域粮食生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对策。

关键词:粮食安全;产业化;思路

1 粮食生产现状及农业发展水平

(1)基本情况。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农业人口33.5万人,耕地面积67.9万亩,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14.1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主要种植粮食、油料、甘蔗、烤烟、茶叶、咖啡、橡胶、水果和发展养殖业,是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32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58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1.3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53万亩,产量12.1万吨,平均亩产197公斤。

(2)农业生产条件,全县有水田13.37万亩,水浇地1.9万亩,水利化程度仅为20.34%。全县玉米播种面积25.4万亩,陆稻4.5万亩,豆类11.8万亩,主要以四大作物为主。旱地多为陡坡地,退化严重,生产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脆弱,贫困面大,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慢、素质低,田少地多,山高水低,是墨江的农业特点和现状。

(3)农业科技推广情况。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又处少数民族、山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慢,全县良种推广面积23.2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7.7%,农业增产实用技术措施应用窄,周期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到位率低,步伐缓慢。

(4)粮食生产现状。根据墨江县委、政府的有关规定,2010年种粮面积将逐步固定在60万亩左右,减少1.53万亩,保持在2010年全县粮食生产水平,每亩单产必须达到210公斤以上,在现有条件下,难度较大,将造成全县粮食总量和日益增长人口的人均有粮下滑。所以粮食安全生产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2 目前墨江县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种粮面积有所减少。随着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速生丰产林(核桃、板栗等)建设,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粮食生产总量及人均占有口粮下滑。种粮面积由90年代的72.3万亩降到2010年的61.53万亩。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脆弱,生产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墨江全县2010年水利化程度仅20.34%,水田多为中低产田,雷响田、旱岗田、冷浸田、旱地多为陡坡耕地。多靠自然肥力和天然降水,退化严重,土壤贫瘠,旱情严重,病虫草鼠害频繁,靠天吃饭,雨养农业仍然是墨江县农业基础的真实写照。

(3)贫困面广、程度深,投入严重不足。山区农民既缺粮又缺钱农户占有相当比例,该地区生产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素质较低下,普遍缺粮,也是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只有下大力气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才能保证全县粮食稳定,谈得上增收。

(4)种粮科技含量不高,良种覆盖率低。我县除杂交水稻推广覆盖率高,效益较明显外,其它良种推广覆盖率低,平均不到30%,特别是杂交玉米推广1/3,冷凉山区水稻良种更少。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农业实用技术和增产措施应用面窄,推广慢,部份山区农民受“刀耕火种”习惯影响,广种薄收现象普遍。

(5)复种指数低,冬农开发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全县复种指数仅为130%,一方面种粮面积越来越紧张,同时不能充分利用土地,造成温热资源和土地浪费。

3 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

(1)提高单产潜力大。粮食作物单产低,潜力大,只要提高良种覆盖率或改善栽培技术措施,就能较大幅度提高单产。如果目前良种覆盖率30%计,全县还有4万亩可推广,则良种一项可增加2.5万吨,农民人均增60公斤。

(2)复种优势。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种植面积,保证粮食总产有效途径,在墨江山区显得尤为突出。目前该县复种指数130%,近70%土地只种一季未利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科技优势。良种覆盖率低,农业科技增产技术应用面窄,再加上科技不断发展,所以我县要应用的范围和要推广的农业科技成果及配套技术很多很广,农业科技工作潜力大责任重。

(4)人力优势。全县农业人口较多,不论种粮还是开发其它产业,劳动力优势明显。县乡农业机构健全,相对稳定,只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专业人员和劳动者素质,就能承担起粮食安全生产的重任。

4 发展对策措施

粮食生产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紧紧围绕我县提出的“稳粮、兴畜、保胶、促桑、升茶”的农业发展思想下,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领导,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墨江是农业大县,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各级各部门都要支持服务于广大农村和农业,实实在在减轻农民生产投入,得到更优质服务,激活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种粮农户利益受到保护。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继续抓好人均一亩高稳产农田改造,固定旱地,抓坡改梯,有条件地区逐步配套完善排灌沟渠和发展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大力积造和使用农家肥,积极推广种植绿肥、秸杆还田技术,进行间、套种或轮作,发展可持续农业。加强建后配套管理,使之改造一亩,培肥一亩,成功一亩,常抓不懈。

(3)保证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要确保种粮面积,保证粮食安全,结构调整不等于简单压缩种粮面积。必须是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基础上调整;例如传统的双季稻和留养再生稻等也是山区落后地方最有效增粮办法之一。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始终贯彻发展粮食生产依靠科技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步伐,提高单产和效益,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5)加大扶持,保证农民既增产又增收。在条件相对较好地区,可以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粮食新良种,提高单产和效益。可以开发优质粮油,发展订单农业,增加收入;可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大力发展养殖业,种养结合转化增值粮食效益。做好服务环节,降低农民投入成本,增加收入。

(6)加大扶贫力度,整合资金财力,重点扶持。积极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投入,加强协作,强化服务功能,明确职责,改善扶持方法和手段;统筹协调整合资金,突出重点,结合项目技术和重点扶持原则,发挥有限资金力量,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7)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道路;同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充分利用上海、香港等对口扶贫条件,加大培训和输出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

5 山区民族地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

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品种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扶持和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追求农业和种粮利益最大化。

(1)联户发展。培植扶持农村经纪人,或者是有能力会经营的营销大户,联合集中收购和销售;组织订单,联户发展种植,逐步发展壮大,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发展。

(2)发展集体经济。用集体经济形式带动农村产业化发展。以个人和家庭经济为单位,有很大的分散性和独立性,加之山区民族地方农民文化素质低,经营管理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懂市场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或组织)带头。这样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抗击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以农村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发展。要扶持引导成立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组织推动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格局,同时能够促进种植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推动专业科技的普及应用。

(4)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引进或扶持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给予优惠政策,宽松环境,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把企业和农民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植龙头企业和骨干产品,力争达到企业和农民双赢。

(5)建立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现代社会已进入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由于山区民族地方,在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比较闭塞落后,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农业信息综合咨询服务中心,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发展水平,更好为农民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根据山区民族地方实际,县乡可培养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技术懂政策会经营的干部和科技人员到农村组织带头发展;也可选择条件相对较好地区,重点扶持,以典型和样板促发展。

上一篇:量、单位和符号方面问题思考 下一篇:债务危机背景下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