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探索

时间:2022-09-21 03:36:13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探索

摘 要: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和学生三方都有重大意义。从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43-01

近几年来,我参与了“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对这一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我的认识加以阐述。

1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我市地处辽宁西部,虽交通便利,但经济还不够发达,经济缺乏大企业的支撑。许多企业倒闭,下岗工人很多,就业困难。本来职业教育受“普高热”的影响,缺乏生源,已经是困难重重了,在加上本地区经济的不发达,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尴尬,使得我地区的职业教育更是雪上加霜,举步维艰。在这种形势下,突破瓶颈,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重大的意义。我校率先采用订单、冠名等办法实现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异地100%的就业。实践证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职校、对企业、对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1.1 校企合作对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学校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增强自身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企业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我校为例,这些年在市教育局领导和我校领导的带领下,顺利实现了和富士康企业、北京京东方、天津三星、天津一汽夏利等企业的合作,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校企合作,也使我校起死回生,由校园内没有几个学生,到现在的学生满校园,同时由于就业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1.2 校企合作对企业和学生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缩短了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适应期,这样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讲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毕业后很快就业,解决了家长和学生的就业困惑。另外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熏陶,增强了改革的意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同时在工作中,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有了更深的理解,便于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培养了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所以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总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举措。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在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中,总结出我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2.1 “订单式”培养

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我校从2007年起就不断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先后与富士康科技集团(营口、烟台、天津产业园)、天津松下、天津三星、天津一汽夏利、北京京东方,两锦大洋电力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毕业学生的全部就业。

2.2 “校企互动式”培养

这是一种比较深入的做法,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它可以弥补校缺乏实训基地,专业培训不足的缺点,又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3 “双元式”模式

既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场所进行,企业负责主要实践技能的培训,学校负责专业理论和文化课的教学。我校从2007年开始,学生在校学习2年专业理论和文化课,第3年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由企业的工人师傅手把手教,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2.4 “资源共享式”

既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资源,与对应的行业、企业通过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方式,培养训练相结合,与企业零距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双师型”专业教师和企业在岗职工。

3 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问题,学校、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1)学校方面: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轻易放弃岗位。以我校“富士康”班为例,2%~5%的学生不愿在一线工作,想在办公室,做清闲的白领工作,这部分学生定岗实习没几天就轻易放弃了工作岗位。还有10%~20%的同学对自己和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不明确,不懂得就业中创业的道理,碰到困难和挫折,或者是工作累的时候也放弃了工作岗位。5%~10%的学生还达不到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拈轻怕重,偷懒耍滑,不能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便离岗离职,有时会出现不打招呼就离职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他们在定岗实习中被企业淘汰。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还要加大学生就业前的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当今的社会角色中的定位,明确当前就业工作的目的,实事求是地评价审视自己的就业能力非常必要。

(2)企业方面:企业参与热情不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我校为例,学校按照订单培养的协议,完成了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也应该按照协议参与人才培养。比如,把企业机器设备引进学校,成立实训车间,企业定期派老师来校指导学习的实习等,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这一点。企业应给予更大的热情支持校企合作。

总之,中职培养人才要立足于企业的需求,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和各类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活力,为职教的发展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金洪.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J].科技信息,2009(1):668.

[2] 董广斌,项海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09(1):35-38.

[3] 赵文平,陈聪.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服务经济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4):57-59.

上一篇:关于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