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时间:2022-09-21 12:17:47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高中物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提到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要掌握知识,更应侧重于应用知识。学生的知识量并不一定与应用能力成正比。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做起。

1. 学生思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存在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虽然思维定势在很多时候能帮助人们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但有些时候,也会出现错误。比如:“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一观念曾存在于人类的思想中两千多年。原因就是人们亲眼看到的好多现象都是轻的物体下落比时比重的物体下落要慢。所以在思考问题时,也会沿用此观念。

1.2 存在“想当然”问题。

所谓“想当然”,就是不能实事求是,只凭主观臆想进行无根据地推理、判断、决策。这种思维习惯,大多数情况是会出错的。

比如:摩擦力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这句话,学生看了不止几十遍,但心里总还是一个错误观念“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一个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上,在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之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应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但学生总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种不通过理性分析,直接按自己的主观思想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

2. 科学的思维方法

2.1 合理选取研究对象。

不论是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电学问题或其他问题,都有一个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对象或者是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物体系(两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有的问题始终都是同一个研究对象,而有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应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2.2 严格推理,有理有据。

物理是自然科学,在思维时强调严密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推理,来不得半点猜测的成份。推理不严密的原因,大多是概念模糊,也有思维的逻辑性不强造成的。要使学生懂得,结论要使人相信,必须有充分的理由,陈述理由要具体,要有根据。根据可靠,才能严密。利用数学中的代数方法、几何方法可以使推理更为严密。

要使推理严密,还要注意三点:(1)不能随意创造规律,并据此推理;(2)要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规律;(3)不能在推理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猜测。

2.3 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大量的物理练习需要用数学知识去求解,但不要认为数学解和物理解相同,数学解和物理解有时一致,有时却不一致。比如:汽车以10m/s速度行驶,刹车时的加速度为-5m/s2,问刹车后1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可以根据公式计算,结果为7.5m,是正确的。如果问刹车后4s内汽车的位移,算出是0,就太好笑了,汽车刹车一定要向前再走一段距离,怎么会是0呢?可见这个数学解并没有物理意义。

2.4 要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得到答案作为解题的目的,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做练习的真正目的是训练思维,实际上每做一题,就相当于做一次思维体操,锻炼自己的大脑,便思维更灵活,更深刻。

所以,学习物理知识和做练习,必须反思思维过程,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用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力。

3. 如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3.1 教师要使学生知道思维的一般模式。

读:通过读题来把物理问题的情境想象、理解清楚。在阅读物理题目的过程中,一般应边阅读,边画示意图,把问题变成清楚的图景在脑中显现出来。

审:清楚题目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通过推敲关键词句和画示意图示,审出题目的隐含条件;明确未知和待求量,初步探求解决问题的关键目标(即所谓题眼)。

建模:对所涉及的对象,过程,条件进行简化和纯化,再与头脑中已有的各种模型比较,构建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等。),过程模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光的反射折射等)等。

选规律:由模型特点结合物理概念的内涵,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选择出可用于解决此问题的概念或规律。

定思路:顺推法(综合法):由已知顺推到未知;逆推法(分析法):根据待求量或要得出的结果出发,逐步逆推到与已知条件相吻合,从而定出解题思路。

列式求解:由上面的分析立出对应的关系式,把物理问题转化为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运算。

验讨:看所求的数学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和物理情景;看是否还有漏解;看是否粗心出错,是否先统一单位等;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理解加深的体会等。

3.2 师生要持之以恒。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了,不管好坏,都很难改变,所以要改变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非下大力气不可。教师要有耐心,这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着通过一二天或一二个星期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说,一两年时间也不算长。所以,教师要有耐心。

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要不停地教导学生,学习要注重过程,分析与解决问题,要重视反思思维过程,要重视思维的严密性。只要能在每一个知识点上,每一道题上都下了功夫,时间长了,总会有不同凡响的结果。

收稿日期:2012-04-07

上一篇:给幼儿想象的空间激发创新能力 下一篇:在小语教学中让创新意识根治于学生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