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镜清洗消毒的管理

时间:2022-09-20 10:52:30

小儿胃镜清洗消毒的管理

摘 要 分析胃镜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以及酶洗液的正确使用,管道的清洗及检测,可有效提高内镜清洗质量;医院及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使胃镜的清洗方法及流程更加科学实用。

关键词 内镜 消毒 洗涤剂 清洗

2003~2009年底跟踪观察2700例胃镜术后患儿,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内镜技术是微创性技术,若清洗消毒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医疗的安全[1]。因此加强医院内镜的清洗和清洗过程中的监控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胃镜在诊疗过程中潜藏的危险因素

胃镜使用中的潜在危险:胃镜在使用过程中常备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体液污染。在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中,幽门螺旋肝菌感染国内报道检出率为64.4%[2]。而该类肝菌污染胃镜后,黏附在胃镜内壁上,很难冲洗干净,若操作中清洗消毒不严格,则会造成院内感染,目前国内报道的传染率为0.4%。研究指出幽门螺旋肝菌是诱发胃、十二指肠癌变的重要因素[3]。

胃镜的清洗

胃镜是一种很复杂精细的仪器。我国一些医院存在软式内镜数量少、预约病人多的矛盾,致使清洁人员为了使软式内镜可快速进入下个使用周期,而不能保证其清洗效果。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要求达到清洗消毒各步骤规定时间。

软式内镜清洗过程:

⑴软式内镜清洗的重要性:清洗可以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负荷。由于软式内镜有很多复杂的细长管腔,很容易污染和聚集的大量微生物,加重清洗难度。手工清洗可以大大降低软式内镜管腔内的生物负荷。研究发现,肠镜的生物负荷为1.3×107~2.0×1010cfu/件,通过手工清洗(水洗、酶洗、刷洗)后,生物负荷降低到1.5×105cfu/件,至少下降了4个对数级的污染物。而胃镜的平均微生物污染量为106cfu/件,清洁后可降低2~4个对数级。所以清洗是软式内镜消毒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⑵清洗过程:清洗过程包括:清洗工具的标准、预清洗、测漏试验、清洗和漂洗。在浸没整个设备前应做漏气试验,将空气压至内镜插入管内观察气泡是否从管腔中漏出。如发现损坏,不应浸泡或再使用。在机械后手工清洁前,所有管腔应大量灌洗自来水和酶洗液,软化、润湿和稀释有机碎屑。

⑶选择酶洗液的注意点:选择一种酶洗液时,必须了解发泡、接触时间和温度。①在选择一种供内镜清洗消毒机使用的酶洗液时,应测试该产品在室温下是否发泡严重,过渡发泡会引起内镜清洗消毒机洗涤泵磨损,清洗后的残留物无法完全排放,酶洗液与器械表面间接触不良,直接导致清洗失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组阁了酶与污染物的接触。②酶洗液去污所需的表面接触时间是5秒以上,需确保清洗时间超过所需的接触时间。③必须了解所要购买的酶洗液对温度的要求。某些酶洗液设计只适用于冷水,若在35℃以上使用,酶就失去效用。一般水温为30~40℃,酶的活性最强;水温超过45℃,活性反而下降。有些经过处理的酶可以耐受70℃以上的水温。

⑷酶洗液的不良反应:目前所使用的酶洗液普遍含有以下两种物质:乙二醇、蛋白水解酶。这两种物质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①乙二醇:无色有甜味不易挥发,无腐蚀性,吸入人体会引起慢性中毒。②蛋白水解酶:酶洗液中的酶是由非致病性的碱性细菌菌珠发酵得来的。肝菌属最多。可以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在高浓度下长时间接触还可以引起皮肤红肿。戊二醛的不良反应: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有害。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②医疗器械等灭菌后需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方可使用;③戊二醛溶液性不稳定,应按规定时间及时更换新配药液。贮藏:在常温,密闭条件下保存。

清洗时存在的问题:清洗时存在的问题:①未经培训的人员进行清洗易损害仪器,并且影响清洗效果。软式内镜是一种精细而贵重的医学检查和辅助治疗设备,很多部件在使用、清洗、消毒和存放时都需要十分谨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操作人员熟悉仪器性能、特点、原理、操作规程,使用及正确维护方法,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仪器的损害,提高使用率。②污染物如血、组织等干后很难清洗,不但增加了清洗难度,还增加了清洗成本。如果使用百洁布擦洗干结的污物,会影响物品表面光洁度,容易损伤内镜。③不当的预处理导致污染物凝固。如在未清洗前不恰当地运用醛基类消毒剂和用酒精类溶液或用热水处理未清洁的软式内镜,可导致血和蛋白质固定,增加清洗难度。④初次清洗失败后,污物累积在内镜上,致使再次清洗更难,而且腐蚀内镜表面。⑤软式内镜的管道是最难清洗的地方。由于管道多、长、狭下,结构复杂,清洗时间长,是临床清洗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试图在这个环节上节省时间,将导致清洗失败。

讨 论

建立健全制度,建立洗消登记制度,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完善流程。加大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管染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登记、消毒剂浓度监测、消毒灭菌后的生物学监侧等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必洁,何孔贤,沈冲习,等.支气管镜与胃镜的消毒抽样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32-134.

2 王凯娟,王润田.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6):443-446.

3 林三仁.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的关系[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2000,5:48-49.

上一篇: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下一篇:肝硬化患者网织红细胞多参数的变化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