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定位 第6期

时间:2022-09-20 10:36:47

城市定位 第6期

城市确实需要规划,但是,理性的规划是以城市的自发演进为前提的。

最近,北京宣布,自己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上海立刻表示,自己更有能力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听这口气,中国的城市政府有能力塑造城市的产业结构,甚至整个城市的生态。

事实上,还有比这更大的雄心。广州市社科院近日《2008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把广州主政者此前一直有意回避的态度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广州是广东无可置疑的老大,佛山应该放弃全省第三大中心城市定位,甘愿做广州的卫星城。而佛山市政府则不服气,立志要做广东的另一个经济中心。

在这种城市定位与城市竞争中,人们看到的是行政权力主导城市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将会极大地损害城市之间正常的分工合作与竞争体系的发育、扩展。

从概念上说,“城”与“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含义完全不同。城是官府所在地,是权力设计的产物;市,即市镇,是自发形成的贸易、加工中心及文化、宗教、社会事业中心。

不幸的是,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只有城在扩展,市却被消灭了。由此发育出来的城市,权力全面控制着经济活动,以及文化、社会活动,乃至居民的人身。80年代以来,这种控制有所松动,但其本质并无根本改变,比如,户籍制度使人口不能在城市内外双向自由流动。同时,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也相当完整。比如,政府制定产业结构,发展什么产业,不准发展什么产业。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基础上,各地政府才有资格、也有勇气谈论城市定位。

然而,由权力安排的城市定位,果真能使每个城市充分地发挥其优势,果真能够在城市之间形成一种较优的交易合作关系吗?不可能。理论及历史均已证明,计划经济是不可行的。同样,试图自上而下地确定城市的定位,或者确定若干城市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行的。

原因非常简单,城市定位的规划者,不论是学者,还是政府官员,如同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当局一样,面临着无法克服的知识难题:一个城市有哪些优势,应当发展什么,应当与周围其他城市在哪些方面合作,没有人能够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计划经济所形成的不过是有计划的混乱,自以为是地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必然城市的生命,扭曲城市间的正常关系。

使城市健康发育、城市间形成良性关系的唯一办法是让城市自由地发展。那些以学术的名义、尤其是借助权力为城市定位的人,通常会以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把城市拟人化,把几十万、几百万各有自己意志和目标的个体、家庭、企业构成的城市,当作一个人,甚至当作一台机器。城市就在权力无规律的更替中大幅度地扑跌翻滚,根本没有任何稳定的定位可言。

因此,城市要有相对稳定的、有助于发挥其优势的定位,首先,权力必须学会谦卑,必须克制自己不去为城市定位。城市当然会有其特点,有其产业结构,有其人口结构,它与周围其它城市也会形成特定的合作、竞争关系。但是,如果这种定位、关系要稳定且有效率,那就得让这一切自发地形成,由每个城市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乃至普通市民,在无数次交易、合作过程中,基于改进自己福利的目标,通过复杂的博弈来发现、确定。

城市确实需要规划,但是,理性的规划是以城市的自发演进为前提的。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当落在哪个城市?广州、佛山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些都是些只有在事后才能够确定的问题。那些确定无疑地给出具体的、貌似科学的答案的人,或许是在滥用理性。

上一篇:大米“欧佩克” 下一篇:保税核查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