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审美教育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时间:2022-09-20 08:53:22

谈音乐审美教育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 要: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特殊的价值和功能已成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具有育人功能,教人品德高尚,具有智能功能,教人聪明强干,还具有健康功能,使人身心调和平衡。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63-01

基础教育从本质上的目标和目的就是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而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属于高校素质培养的一个主要内容和一条重要实施途径。在高校综合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和音乐审美观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启迪学生的人生理想,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思维,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人质品格,同时也有开发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意义。

1 音乐审美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教人品德高尚

音乐审美教育是诉诸情感和心灵的特殊教育方式,在培养人的音乐审美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也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对音乐审美职能重要性的认识,古今中外,文人雅士及许多有识之士都有过精辟的概括。在古代的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就推崇音乐的教育作用,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做为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把“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作社会治理、教化子民的一种手段;而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其著作合集《饮冰室诗话》里有“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要科”的话语及音乐家冼星海的“音乐,是人生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陶冶人生性情的熔炉”的语言来说明音乐审美的教育功能。除了中国的先人大家如此看待音乐审美的教育功能,西方美术音乐界对此的观点也如出一辙。大哲人亚里士多德说“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了几个目的,辛勤劳作以后需要静心修养。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大意是:“在启示人类灵魂方面音乐是孤注一掷的,远远高于智慧、哲学,谁能读出我音乐里的境界,便能超凡脱俗,经得起人间沧桑,受得了人间苦难”。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优美的音乐歌曲可以培养人纯洁的感情,这是人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的基础。

因此,在音乐美的熏陶下,不但能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还能在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滋养。长此以往,便能逐渐提高大学生丰富的审美情趣及审美情操,树立起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思想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 音乐审美教育提高智力的功能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直觉能力、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自觉意识,即使满腹经纶也只能是一个知识储存者,而不是发扬光大者。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有节奏感、美好和富于形象的声音来表现丰富生活,所以它能培养大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其记忆力、听觉能力。事实证明,轻松柔和的音乐对人们记忆一些枯燥的公式、生词和概念等会有很大的帮助。听着着音乐记外语单词,做复杂的几何习题,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时候的心情会比较放松,大脑思维活跃,最能接受外来的信息。其次,音乐教育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音乐来源于生活,通过音乐让大学生通过对相关的视觉听觉影响能对有关事物有所联系,从而提高其思维想象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思想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的人。

现代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两部分分管不同的功能,左边大脑具有显意识的功能,负责理解文学语言和数学理性等方面的功能;右边大脑主要负责人的潜意识功能,有目的针对右脑潜力进行音乐审美培养,通过情感形象来表达内心心理,所以培养音乐审美会使左右半脑更加协调,使潜力得到更好的开发,使大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相关研究显示:超过70%的具有高创造力的杰出人才的优势是在发达的右半脑。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思维,使得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达到完美融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应和了法国作家福拜的话“艺术与科学在登山的起点分手,在终点汇合”。

清华大学的一些学生在选修了音乐课之后总结出一个公式:8-1>8。他们从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里抽出一个小时来学习欣赏音乐,但7个小时学习的实际效果要大于过去8小时的学习效果。音乐的魅力在于细致入微而又深奥神秘的心理状态。在这一方面,普通的语言无能为力,而音乐艺术则可以大显身手。没有哪一种艺术能比音乐更能宣泄人们的瞬息万变的情感。音乐是最能帮助人们展开主题想象、联想和思绪的艺术,音乐的美既纯粹而又丰富。因此,音乐审美教育既可以培养人类的艺术思维,又可使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相互融合,因此,音乐审美在种种具有艺术和美学特色的活动中,使大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3 音乐审美教育具有调节心理健康功能

音乐审美教育和体育教育均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部分。音乐审美教育侧重于提高大学生心灵的陶冶,在当前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因为高科技反而对自身的精神世界带来了诸多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西方社会中心理疾病患者超过住院患者总数的30%,我国社会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心理疾病患者,很多也没得到良好的治疗。在东临日本国内,很多年轻人出现了身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脏病、成人病、神经衰弱及精神疾病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年轻人面临着工作、学习、就业、家庭、婚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问题,致使压力过大导致了神经衰弱、自闭等症状。在《苟子.臣道》篇中提到“调和,乐也”,指的既是音乐的调谐功能。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学生个体诸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可以减缓大学生在某些特殊时期的心理机能,有利于维持大学生心理机能之间的平衡,使大学生消除消极心理,消解为人处事中所出现的冲突,保持健康的心理。

音乐审美教育将陶冶大学生的心灵、性格、意志和情感,促进大学生的精神、心理和生理健康,开发其智力,提高其对美的艺术之感受能力,这几方面互相作用,从而使大学生能够身心协调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音乐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判断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得他们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和谐发展,能保有一份良好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而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高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毛莉杰.音乐审美与素质教育[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1):53-55.

[2]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4.

上一篇:抓教师之礼,做有心之师 下一篇:创设小学班级德育环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