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自卑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0 08:30:45

高职贫困生自卑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高校贫困生诸多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不容忽视。其存在较为普遍,影响大、排解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职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的成因,从完善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软环境、自我调适四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便帮助高职贫困生走出困境,促进高职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自卑心理;成因;应对对策

高职贫困生即是指由于单亲、孤儿、父母下岗或者家庭遭遇重大事故等等原因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或者很难支付学费以及相关费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高职贫困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他们通常遭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一部分经济贫困生出现“心理贫困”的表现,其中自卑心理尤为突出,严重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自卑心理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帮助高职贫困生走出自卑心理的对策,使之成为一名身心健康、乐观进取的大学生。

一、自卑心理的概念

本文采用王登峰等人提出的概念,认为自卑感是一种自我情绪体验的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高职贫困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以往研究表明,适度的自卑感可产生成就需要,进而转为奋发向上的动力;而沉重的自卑感不利于人的发展,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

1.高考失利的影响

许多高职大学生是在高考失利之后,就读了现在的学校,他们感觉到一种强烈失落感和自卑感,再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高职教育”即“二流教育”的观点,让许多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低人一等”。除此之外,高职贫困生想到困难的家境以及为了生计奔波忙碌的父母,很容易产生愧疚感、自责感,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2.过重的经济压力

经济贫困是高职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市生源还是农村生源的贫困生,他们的家庭收入低,经济负担重,每个月的生活费比较少。面对同学们的“攀比心理”,许多高职贫困生心理容易不平衡,此时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高职贫困生就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被所有的人看不起,逐渐远离同学,甚至出现了自闭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3.过大的学业压力

许多高职贫困学生在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的情况下,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他们不得不勤工助学,这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高职贫困生因此学习成绩不满意或者严重下滑,这又会让原来不自信的他们更加的自卑,形成恶性循环。

4.个人特长因素

贫困生都是来自于经济收入低的家庭,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从小获得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的专业教育机会少,很大部分贫困生没有自己的个人专长,面对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他们感觉自己平庸、一无是处,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参加集体的活动。久而久之,就远离了集体,产生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5.人际交往压力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们认识新的朋友,融入新的集体的愿望更加强烈。但是有些贫困生不善于与人交流,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和认可。同时,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参加需要“凑份子”的集体活动,再加上勤工助学的时间限制,与同学交流的机会也比一般同学少,久而久之,人际压力会不断增加。

6.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大,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怎样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是高职毕业生亟需面对的问题,而高职贫困生找到好工作的愿望更为迫切,因为他们的上学费用基本上都是靠贷款或者亲朋好友的借款才完成的。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好工作不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更是他们偿还这些债务的唯一办法。但是基于目前的就业形势,找到一个待遇丰厚、符合自己期望的好工作何其艰难,再加之有些贫困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企业推销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多次碰壁,这就容易导致他们越来越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三、高职贫困生自卑心理的应对对策

自卑心理不仅会产生孤独、失落、痛苦等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还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严重阻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应对。

1.完善学生的资助工作

从物质上解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问题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要不断完善“ 奖 、贷、补、助、减、免、缓”等助困制度和措施。新生入学即统计新生家庭经济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同时规范贫困生的筛选和认定工作,贫困生认定要求涵盖个人申请与诚信承诺、户籍所在地的贫困证明、个人在校经济情况测评、民主评议、学生监督、跟踪调查与逐年信息调整一览等。认定工作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给予其不同额度的资助。

勤工助学不仅是资助贫困生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许多贫困生比较乐意接受的资助方式。高职院校资助管理部门要积极联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发掘潜在的勤工助学岗位。高校自身也要进一步挖掘勤工俭学资源,不仅在后勤社会服务方面(如食堂、超市与宿舍管理等),而且在教学科研和校园环境维护方面(比如图书馆、教室卫生与管理、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等方面),更要发挥自身特色,为经济困难学生创设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我校为体育院校,除了提供一般勤工助学的岗位之外,也通过选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运动中心的管理以及服务活动,在获得报酬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2.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明确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需开展如下工作:

(1)高校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的开设,介绍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条件的院校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有效地解决贫困生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咨询以及心理讲座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生走出困境。

(3)有效发挥辅导员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当家人”和“贴心人”作用,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及时的反馈和干预,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也是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学生中一员,他们对贫困同学的尊重和关心,能够让贫困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利于增进集体的凝聚力。

3.强化学校的软环境的建设

高校应该注重加强宿舍、班级等的整体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和班风,为特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贫困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怀和温暖,然后开放自我,融入集体,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和敏感心理。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贫困生参加,可以缓解压力,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

4.促进贫困生的自我调节

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要想真正走出“双贫”的困境,首先,高职贫困生要正确面对贫困,努力学会自立,不让经济困难成为其学习、成长的羁绊。其次,贫困生要善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来到职业院校后,不要一味地活在高考失落的阴影下,积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经常鼓励自己。也要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 再次,要建立广泛而正常的人际交往, 以一颗友善的心对待身边的朋友,遇到困难,学会向亲人朋友倾诉,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的形成有着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帮助高职贫困生摆脱强烈的自卑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需要社会、高校、贫困生本身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宋 璐.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研究[J].才智,2012(26):270―271.

[2]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上一篇:浅谈“校讯通”在幼儿园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下一篇:李白与杜甫诗歌中引用人物典故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