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性研究

时间:2022-09-20 08:24:17

西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性研究

【摘 要】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活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是普通高校中体育院系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学生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工作能力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的实施与运用能力,以及体育教育事业和中小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笔者对西部地区部分高校中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以后的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 教学能力 培养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文章以陕西省部分普通高校中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所在区域的部分领导、专家、教授、教练、管理人员和各中学、小学进行访谈与实际性调研。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问卷进行收集整理,将获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层次分析,集中归纳和总结获得指标。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学生自评和中学实习指导老师对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具体结果见下表。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分析可知:

(1)学生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能力不是很强;

(2)教案设计和编写能力水平不高;

(3)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不高;

(4)实习生教学指导能力水平不高。因为45%的实习生和53%的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实习生指导能力存在问题,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和内涵理解不深。对于复杂的动作、难点、重点抓不住,不能合理地运用多种示范手段来教授学生掌握技术知识;

(5)教学评价能力的水平总体不高。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单一,缺乏定量与定性结合,总结性与过程性结合,绝对性与相对性结合以及教师评价和同学们间的相互评价,教学评价的指标单一;

(6)非专项技术动作示范能力的水平不高;

(7)课堂教学互动能力水平不高;

(8)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较好。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水平较高。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体育教学是我国中小学实施体育课程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体育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事体育课程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角色、改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

(1)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角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破了原有体育教学大纲模式,在目标上,确立了既有课程目标,又包括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突破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体育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思索的“反思的实践者”。

(2)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健康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经过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所获得结果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使所有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

(3)要求体育教师改进体育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其典型代表是“传习式”授课方式。[1]传习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大胆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

(4)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体育教师教学不仅是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要求教师要把重“教法”转移到重“学法”上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实际运用于自己的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学、自炼、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在某些项目表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培养和教育,对于能力表现一般的学生给予热情的关怀照顾,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2]

(5)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行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采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体育教师从思想上、业务水平上作出以下变化:第一,体育教师要具有教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进行课程开发、教材选择、课堂教法,体育教师的能力必须有明显提高。第二,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第三,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不同及个性的培养,要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教师的课程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能力、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结论与建议

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水平整体不高。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教学实习培训时间太短,培训内容过于重视课堂的教学常规,忽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训练。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手段单一,方式和方法落后。缺乏以发展学生教学能力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学生教学实习时间太短,教学实习方式单一。

高校制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动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学实践的课时。学校制订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总纲。优化学科考试内容和方式。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探索合理的教学实习方式,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重视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振芳、李秀莲:《对我院体育系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徐振芳:《对我院体育系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33-36页。

[3]季 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黄汉升、梅雪雄、陈俊钦:《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体育学刊》1997年第3期,第69-73页。

[5]周卫、黄美琼、兰润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探索》,《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54-56页。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 下一篇:把握关键因素,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