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20 08:01:08

浅析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目前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尤其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还有急于求成、教育方式偏重理论化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探析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生;职业规划;现状;对策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在校大学生根据对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确立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和教育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和不同年级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更完善。

一、目前大一新生职业生涯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急于求成。一是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造成部分大一新生把职业生涯规划当作能医治百病的良方而趋之若鹜;另一种情况则相反,因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就业和择业的所有问题而消极敷衍。这都是在急功近利心态驱使下形成的错误认识。如部分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地考证或参加培训;更有见异思迁者,一看到社会某种职业收入高就想从事该职业,把自己的规划抛到脑后。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急于求成则表现在大一新生阶段便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并要求学生按规划严格执行,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循序渐进规律。

2.职业生涯规划偏重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可能通过几场讲座或者几次活动,甚至是几次授课就可以做出的,因为技能、技术等操作层面的东西可以速成,但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经过实际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塑造、职业潜力开发等各个过程才可以形成大概,自身定位是无法通过理论来速成。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滞后。目前部分高校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到大四毕业时再做也不晚,大一新生大可不必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还有部分高校只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才将就业教育列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将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误区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4.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匮乏。由于大学生尤其大一新生自身经验的不足,很难仅凭自身作出较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急需较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或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匮乏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应树立科学理念。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十分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自我探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不可急于求成,这一阶段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在明白这个问题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够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制定出合理的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作为大一新生,接触社会经历较少,如果在这一阶段仅仅从理论上加以灌输,不仅起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抵触。因此本阶段的教育应以实例讲解分析为主,如聘请成功创业人士进行规划指导,对大学生来讲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另外应让大学生主动投入社会了解社会环境,检验自己目标的可行性,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规划目标。

3.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新生抓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按年级规划来说应该是: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而了解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与基础,因此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是在大学新生入校阶段,因为刚刚经历过高考,受外界影响的因素较少,这时的大学生能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特长,以此为据选择志向,以后的各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

4.职业生涯规划应配备专业导师。对大学生尤其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几方面专业素质:首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其次,应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指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指导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进行指导生涯规划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指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而提出具有新颖性及可行性的规划方案。再次,应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技巧、指导过程中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6.

[2] 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3] 张克,何灿.谈大学生职业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2).

[4] 陈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与探索[J].长沙

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 赵崇铁,沈小友.关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

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7).

上一篇:西部高职院校品牌创建策略研究 下一篇:大学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