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理念的美术课堂教学行为改进

时间:2022-09-20 07:51:57

基于人本理念的美术课堂教学行为改进

[摘 要] 如何提高课堂效益一直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重点研究的课题。就美术教师自身而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承担起美术学科责任,要精心设计一系列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美术课题。在课堂活动中采用以教师的热情带动学生,多种方法导入课文,创造一定情景,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调控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等方法实施。此外,还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持其对艺术的兴趣。也只有从这三方面共同着手,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优化课堂效益。

[关键词]创新能力 心理环境 预习

美术课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最“天马行空”的课,同时美术教师的教学也是最具创造性的,因为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是如此的特殊与复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由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性格以及思想行为,注定了他们的美术认知、美术创作不尽相同,我们既不能用对错或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评定他们的艺术素养,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手法去教授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中教好美术课,这是美术教师永恒不变的研究课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并不在于教师如何讲述知识,而在于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深入思考与发掘美术课程

(1)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能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美术学科由于它的学科性质,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具有一定优势。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自身就需要有艺术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很多美术教师在工作以后就不再进行美术创作了,在课堂上也只动口,不动手,而创作是一种创新过程,创作有利于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身教胜于言传,自身都不再创作,毫无创新精神的美术老师又怎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学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一个美术教师要有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发现意识。美术教育资源取之不尽,多手段、多途径、多内容地进行美术创新教育是美术教育价值得到体现的重要前提。只有善于发现和创新教育,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2)精心设计美术课题

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学科任务,在美术教学中要有思想、有分类、有目标地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选取恰当而有效的课程。我们的美术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各类美术教育活动中,要精心设计一系列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美术课题,课堂作业内容要注重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上美术欣赏时,一般作业为写小篇幅评论文或临摹画作,为了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我要求学生对著名画家作品进行创意添画、改画、延伸和扩展的练习。这种绘画练习非常有趣,学生能在这些绘画作业中自由想像和随意表达。这些作品充满个性,表达了他们自己对美的思考与探究。在绘画中运用多方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是我们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让学生不断提高联想思维能力,是一项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其实,我们的美术课堂并不在乎学生表达是否完美,而在乎的是他们是否具有创意创造的能力,能否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与发现。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美术课堂,这样的课堂设计能教好地体现美术教育的课程价值和人文精神。

二、课堂具体实施点

(1)以教师的热情带动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情感共鸣

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到了高年级更缺乏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做到寄情于生,寓情于教,以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师生情感同起同伏,有机交融。要保持甚至提升这种热情,我在课后研阅读一些教育科研类的图书,注重教育科研,寻求较强的教育理念做支撑。我相信一个教师日常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一些能真正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书籍,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语言表达也会更顺畅。只有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厚积薄发,展现教师的个人风采,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做心灵的沟通,感染激发学生,正真做到以情动情。

(2)多种方法导入课文,架构师生情感桥梁

上课都有导入,导入过程虽不长,但导入的作用却很重要,师生能否通过合作,一帆风顺地驶到知识的彼岸,靠的都是导入。美术课导入语的设计就像是桥梁,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过了河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扩散新的思维,采取不同情况下运用不同的过河方式。导入的设计有提问题作导入,回顾总结已学知识引出新知识作导入,讲故事作导入,诗歌、谚语、俗语作导入,由美术作品内容情景或形式作导入,社会热点、关注新闻作导入等。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符合有针对性与启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可接受性与趣味性这三个导入的基本要素。课文的导入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以便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3)创造一定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现在的教学中多通过幻灯、录像、多媒体技术等提供丰富多彩的景象代替抽象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探索求知,但使用这些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所以如果只是单纯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成电子课本或是喧宾夺主的视屏,就没有起到创建情景课堂的效果。艺术源于生活,我更喜欢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室带入到户外的环境中,让学生发现自然之美 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

(4)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

优化心理环境的目的是营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气氛。一种积极健康的、建设性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参与效率,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一些后进生学习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们怕学厌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相互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寻找出形成的症结,然后通过教育教学策略的适当调整来进行化解和疏导。在帮助这些后进生的同时,我自己也积累了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说师生共发展。

(5)调控学生主体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既可以增添课堂活跃的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的效果。学生的参与面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风筝》一课,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风筝,完成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评出最美、飞得最高等奖项。这次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是课堂效率的保障

(1)做预习

预习可以是对旧知识的复习,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作新课铺垫。做预习还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由教师提前布置习题,让学生搜集一些资料,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习题完成情况,待教师作简短小结后,便可与新课衔接。有了预习学生听课目的明确,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堂学习效率必会提高。

(2)课后拓展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应做到“会学”而不是“学会”。“会学”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而在于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培养思考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后拓展就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锻炼机会。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艺术文化知识,了解艺术知识,提高自身基本美术素养,在课堂中才能学得更快更多更好。

结语:实践证明只有老师适时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导教学,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互作用,相互激励,才能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教学。同时作为美术教师要乐于承担自己学科的责任,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想,在美术学习中,注重发掘美术课程价值,努力通过自己的美术教学不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篇:“算命”怎么听上去这么准? 下一篇:学会放手,成就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