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成长铺设路径

时间:2022-09-20 07:21:05

为教师成长铺设路径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孩子就像花苗。那么,教师既是伺服花苗的园丁,也是一棵正在成长中的大树,它需要灿烂的阳光,需要充足的养料。只有教师自身生命的不断生长,才有学生生命的不断拔节。

一、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塑造阳光心态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人性化环境下工作。塑造教师的阳光心态,不仅是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1.参与民主管理,获得尊重感。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与监督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确制度导向,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奖罚什么,都要制度化,规范化。尊重教师的劳动,维护教师的民利,有效运用教代会、意见箱等形式讨论,让教师对学校工作和关系他们的切身利益的问题畅所欲言,通过沟通、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贯彻学校计划和工作安排。同时尊重、信任每个教师,唤起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2.改善工作条件,获得满足感。心理学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教师们都希望通过劳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在利益上也能获得较多的满足,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如组织开展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让教师们在踢毽子、打排球等多样的活动中,放松身心,缓解心理压力,激发斗志;在绩效工资的处理上,承认教师劳动价值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实行“多劳多得”“责重多得”“绩优多得”的分配原则,使教师们在事业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生活上有甜头。

3.关注生活细节,获得甜蜜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校的管理者坚持实行“心理位置”互换,将心比心,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做他们所想的事情。教师对工作的兴趣,对事业的热爱,对组织和环境的满意,对成就的渴望,对学校领导给予的关心而产生的工作热情,常常是物质方面激励所难以达到的。管理者应该根据需要和情感之合乎规律的联系,通过满足教师合理需求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当教师遇到困难、挫折时,要用满腔的热情送去温暖,解决后顾之忧,使每个教师都感到宽慰和温暖,患难之处见真情,教师与学校自然结成一条心,形成“教师信赖学校,学校依靠教师”的良性循环。

二、铺设多样的学习路径,吸取丰富养料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应该是最有教养的人,欲教育人、塑造人应先教育、塑造自己。”教师的自我学习,应该是摆在教育教学之前的。

1.学习交流,教师生长的沃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教师说过,他们是在听公开课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学校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建立一学期一次上公开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在校级以上上一堂公开课。日本的佐藤学认为,之所以有必要让所有的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是因为必须把许多陋习,如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闭而不谈,却无所顾忌地批判别人的陋习;不愿被别人在背后指点,用坚实的盔甲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的陋习;只认可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肯向别的老师虚心学习的陋习等,一并清除、克服,让所有教师超越自己,构筑起和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正是所有学校改革的前提。

2.校本研究,教师生长的肥料。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倡导教师关注细节,把平时教育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小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实际的教学出发,做出自我诊断。按照“确立问题——预设目标——设计步骤——查找资料——研究实施——总结提高”的思路进行研究。它能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灵动的教育智慧。在研究中,教师有所想,有所得,并提笔记录下来,从“微”处入手,从“实”处收效。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作者单位:安溪县蓬莱中心学校)

上一篇:如何有效地把写“挤”进阅读教学 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破”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