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卒姆托

时间:2022-09-20 04:44:40

1 彼得·卒姆托的简介

彼得·卒姆托:1943年生于巴塞尔,曾受过细木工、设计师和建筑师的训练。从1979年开始在瑞士格劳宾登州哈尔登斯泰因开办事务所。同时作为USl建筑学院教授。曾获主要奖项:1996,恩利希·雪林建筑奖,卡尔斯鲁厄;1998,“嘉士伯建筑奖”,哥本哈根;1999,欧洲建筑密斯·凡·德罗奖,巴塞罗那。

2 主要建筑作品及理念

2.1 主要建筑作品

圣恩特·贝纳迪克礼拜堂(Saint Benedict Chapel)斯姆维特格,瑞士1987~1989

沃尔斯温泉设施(Thermal Bath Vals)沃尔斯,瑞士1990~1996

贝芩查艺术展览馆(Art Museum Bregenz)贝芩查,奥地利1990~1997

共鸣箱——2000汉诺威博览会瑞士馆(Sound Box,Swiss Pavlion,Expo2000)汉诺威,德国1996~2000

卒姆托的设计总能“指向问题”,他尽可能客观地对基地上材料及文化源泉做出反应。这种对建筑真实性的追求,使得卒姆托的建筑犹如是各种无生命的材料相互合作形成一个有生命的建筑,它有归属,有性格,有氛围,让来访者和使用者轻易地和它交流谈话。

2.2 作品背后的理念

通过对彼得·卒姆托的著作《思考建筑》(《Thinking Architecture》)的解读,可以发现卒姆托的建筑文字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场所与世界、整体性、感知、本源、材料等等。

相比起理论家来说,卒姆托更像一个散文家或者诗人,他总是对建筑的诗意层次极感兴趣,在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时,喜好使用文学的方式而非科学的套路,《思考建筑》中的表述常常让人忘了这是一位建筑师,仿佛是一位长者,或者一位生活家,在像你娓娓道来生命与建筑、与世界的最真实的相遇。

“建筑有它自己的真实性,它与生活有一种看得见的特殊联系,我不认为它是一种符号或者象征,而是一个生活的信封,一种生话的背景,事件就在它的里面和周围发生;它更是一个感性的容器,这里容纳了地板上有节奏的脚步声,工作时的专心致志,沉睡时的寂静。”

卒姆托十分强调建筑至于人的真实性,他在意没把手的质感,在意地板带来的声音,在意材料的气味;他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体验,关注建造的事实,关注建筑的物质本体,这种对真实之魅力的探求应当说是现象学观点中最直接的建筑化表示。安东尼·安托德曾说:“真实让人可怕地凌驾于一切历史、一切故事、一切神学及所有超现实主义之上。”卒姆托的这种真实,就是将建筑直接与人发生关系,以致所谓“形式”、“符号”、“流派”、“风格”等等都有些无从说起。

3 建筑界的“奢侈品”

卒姆托的建筑理念跟他的建筑一样让人着迷,他如同一位隐士、一位传道者,让读他和他建筑的人反思甚至不安。身处中国现阶段建筑市场的勃勃生机中,我们有时不得不停下来问:建筑之于现代社会,到底何去何从?

反观中国的建筑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人对于房子的建造,可以说与卒姆托的观点有一定程度上的契合。中国古代,建筑一直作为“器”容纳着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一点即使是宗教建筑也不例外;中国古建筑在真实性上也相当显著,木材的使用,从最初的砍伐到最终搭建起殿宇无不处处体现着其真实性。赵广超在《不只中国木建筑》中提到:

“跟国家的庞大工程没有太大分别,只是农民的建筑计划可包括更多的耐心和等待。由一颗种子到安居乐业是漫长的期盼,在树苗抽条长大的日子里,农民会利用农闲的时间,在晨曦和黄昏,早河滩用扁担将适合砌低级的石子挑到预定的范围内整平。

“基业”对每一件事都是重要的,农民可以好整以暇地慢慢挑选最好的石子,因为用来做椽子的树苗至少5年才能长成,一般梁柱要10年,较理想的品种甚至要20年方可成材。

对现代人来说,这种储材方式,实在漫长得令人吃惊。幸而很多时候,父亲的一代往往已预先替自己儿孙种下良母,连同宝贵的经验留给下一代,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中国建筑的建造,从一开始就扎根于自然,与生活脱不开干系。建筑的每一个处理都是对材料、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诚实的交代。建筑无所谓风格形式,只是建造的真实体现。

但是,如今我们不可能用像古人一样的方式对待建筑,在各种文化交流的冲击之下,人们的视觉听觉被刺激,形式、符号、超尺度、瞬时性等等带来的被充分挖掘。这样一个时代,建筑成为商品,成为符号,成为政治工具,成为了超出其实体的种种可能。这是现代建筑的风貌,其物质性正逐渐褪去。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事物似乎都在向非物质性转换,有实体转向虚无。就以货币为例:古时候的金条元宝所承载的货币价值如今由什么承载?

以上图示了货币从始至今的演变,从物质到非物质。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充斥着这样的例子,消费、媒体等等都是如此,当我们每天通过刷新手机微博了解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事情时,对于建筑,其真实性该何去何从。

或许,当某个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对于本源的怀念,卒姆托的建筑就是这样,在我们沉浸于现代建筑带来的时,将我们拉回起点,于是我们感动、思考、留恋,可是这或许只是一种怀旧,就像流行音乐中的复古风,摄影里的胶片机,人们对于最初的东西,总是有某种情愫和感怀。

建筑的商品化和非物质化已然不可逆转,在人们对未来的想象中建筑甚至会摆脱物质属性,存于虚拟现实中(电影《骇客帝国》、《机器人瓦力》中都有体现)。

因此,卒姆托的建筑有着某种出世的精神,它从建筑的本源开始,用心于材料和建造,不管从建造者还是使用者的角度,都提供了一种人与物的对话。这样的建筑是奢侈品,让人驻足品味,但奢侈品不是必需品,现代社会对建筑的要求会将建筑导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光照环境在家居照明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下一篇:建筑工程监理的难点及其应对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