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时间:2022-09-20 03:34:10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极端膨胀,教学改革愈显重要的今天,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推动教育方法的改进和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从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一堂音乐课的质量,可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评价教师的素养

对于教学效率来说,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艺术类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熏陶。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首先就应该看其是否具有娴熟的乐器操作技巧,能否准确地范唱歌曲,通晓各种舞蹈等。其次,要看他有没有良好的授课技能,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思维以及教学语言的组织等。这些因素常常会成为影响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2011年7月的暑期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中,我听了潍坊五中侯阿曼教师的《让世界充满爱》,我是这样评价她的:

1.对教学工作负责,认真备课,教案内容详细,规范。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充分,教案书写规范,教学形式、媒体使用合理,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音乐。

2.教学中的组织教学到位,课上耐心细致地引导,有亲和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3.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极高。

4.尤其可以看到教师能够将音乐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融入于音乐教学过程之中,不是枯燥地讲解音乐知识。

二、评价教学思想的先进性

教学思想,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它是指导教学活动的灵魂。作为美育重要实施途径的音乐课,其教学思想的评价标准,第一,要看其是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第二,评价教学思想,还要看是否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许多优秀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如能积极利用这些素材,及时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较好地体现了“美德渗透”功能。侯阿曼教师重视德育渗透功能,最后,在课堂拓展内容中,大屏幕上显示:“爱是架起友谊的桥梁,爱融化着世界的冰雪……我们每一个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效应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侯阿曼教师的音乐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三、评价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按一定教学原则要求的具体活动方式和程序。一节课能否高效完成,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保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实现,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如教具、乐器以及现代的影视设备等。

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应该要经过教师精心的设置和细心的考虑,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综合设置。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唱歌中,适宜选用听唱法进行教学,不宜采用教师教一句、学生跟一句的模式。前者便于使学生感受到完整的歌曲音乐形象,激发学习兴趣。而后者往往把歌曲教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歌曲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学生学唱。对于歌曲中难点的处理,较好的做法是,在学唱歌曲之前,先把歌曲中容易唱错的音节或关键节奏抽出来单独学唱,而不宜在正式学唱过程中一遍遍地反复纠错。在音乐课中,教师积极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改善教学功效,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侯教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多媒体、钢琴、手语等手段,很好地再现了歌曲的意境,音乐形象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这种引人入胜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四、评价教学模式的运用

所谓教学模式,即是指不同课型的课堂结构。音乐课的课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单一教学内容为主的“单一”课型;另一种是一堂课包括两种以上教学内容组成的“综合课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编配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选用课型模式。要想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课中,教师必须不断变更教学内容,以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宜多采用综合课型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把音乐课中的“听”(欣赏)“唱”(唱歌)“奏”(演奏器乐)“舞”(音乐游戏或律动)等环节合理安排,有机地穿插,以吸引并保持学生的视听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侯阿曼教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手语的学习,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五、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音乐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自觉的审美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参与主要是指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做出积极的反应,积极参与课中的群体活动,热情地表现音乐,表达音乐情感等。《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歌曲,在学习过程中,侯阿曼教师组织学生先分练,后合练,每个学生在侯老师的指挥下,整齐划一,兴趣盎然,学生的参与度极高。

六、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上,组织教学能力强,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状态良好,有亲和力,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教学板书工整,字写得漂亮,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积极参与,认真投入,紧密配合,敢于表现。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正是在这种评价中,不断改革,不断进步。

【责编 冯立伟】

上一篇:注重语文课堂中人文素质培养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