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主题资源网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08 01:45:57

浅谈如何运用主题资源网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主题资源网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语文新课标呢?我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学观察,有如下理性认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主题资源;语文新课标;创新思维;人文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认为:语文教学侧重以知识为本,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主张语文教学应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里,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化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思想的落后以及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疲于应付,丧失了对学习的主动性。《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第一条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主题资源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为学生创设了轻松舒畅的学习氛围和自由想象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展了学生自由思考、交流探讨的学习时空,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学生整合文字信息和声像信息,善于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的感知文章,在图文并茂、情景相生的直观画面里感知作品的意境,体味文章的绘画美、色彩美、音韵美,感悟作品的人文意蕴和文学色彩。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打破了语文课堂上一潭死水的局面。

比如,说明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说明文往往抽象地介绍知识,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又不易直接看到或不易发现。而现代教育技术则穿越时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们学起来津津有味。学习《苏州园林》时,通过主题资源网站“媒体素材”近100幅图片展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学生们饶有兴趣,急于想知道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当“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赵州桥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卢沟桥随着鼠标的轻轻一点,展示于学生面前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2002年9月,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又指出:“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现代语文教学只有贯彻此教育理念,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达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教育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语文教参和教学提示含有许多对作者神化、曲解和简单、机械、庸俗化的理解”。我们应该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具有多元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运用主题资源网站营造学生阅读创造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通过主题资源网站上的视频展示了孔乙己的迂腐不堪,其他顾客的冷酷麻木,看到这些旧社会里麻木的国人的面孔后,引发同学思考:是什么让我们的国人成为了行尸走肉?孔乙己走出酒店以后会怎样?学生精神一振,陷入了深思……然后我又拓展阅读网站上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之后美育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日益重视。而主题资源网站内容极为丰富,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三维甚至四维教材,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他们的完美人格,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发挥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新课标的最终目的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是开放的、动态的、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好的语文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对象精神经验的丰富、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依赖于教育的纵深发展。如果主题资源网站的应用只停留在调动学生的感官上,不能深入学生的灵魂,那么我们的应用是很浮浅、很不成熟的。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而人文精神正是人类灵魂中最美丽的花朵。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渗透人文的阳光,让学生成为精神的巨人。

总之,主题资源网站的应用,为停滞不前的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之水,使语文教学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使语文教学步入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景华、张伟忠,《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郭炯,《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

3.《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2001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学会生存》,1991

6.周玉荣,《学科教育学探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5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的“尺” 下一篇:初中数学新授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