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 增课堂效能

时间:2022-09-20 02:44:27

以学生为本 增课堂效能

摘 要: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是“我讲你听、我板书你照抄、我问你答”。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增课堂效能。

关键词:和谐;自信;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74-1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眼神,有时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也是可行的。

例如,有学生在上课时随便讲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一个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己违反课堂纪律,又让学生感到教师有颗宽容的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的学生总是处于高焦虑状态;有的学生总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人际交往;有的学生与同龄人交往不多,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善于发言,当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便觉得很没面子,以后再也不愿发表意见。我有意识地提问他们,对回答正确的大加表扬,对答错的也不责怪,而是以微笑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给以点拨和指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创设多种活动方式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借助于多媒体,可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应该怎么做,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借助课件,把社会生活中人们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反面材料以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让学生看看电视中的公益广告,不用灌输,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接受洗礼。

2.表演小品。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超越自负 告别自卑”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如下情景:自负的小枫,自卑的小林,自信的小佳在一次数学测验中都考了100分,放学了,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求四人小组5分钟准备,派代表表演自负、自卑、自信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的表演最生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了自负自卑自信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3.辩论。

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应变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活动,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例如:在讲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我以“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家庭的侵害时,我们该不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题,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激烈的辩论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引导学生提问

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提问。

1.冲突生问。学习中的问题是由于认知冲突而引起的,我们如果能有意识地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就会突现学习中的矛盾,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我在讲“诚信的智慧”时,先让学生阅读一篇题为《诚实的价值》的文章,该文中的主人公因诚实而得到了一生的幸福。然后又让学生阅读一篇《美丽的谎言》的文章,该文讲述了一个为安慰身患重病的母亲而编织谎言的中学生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再提问,结果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诸如“诚实与谎言是否水火不相容?什么场合可以说谎?为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说谎是道德的吗?”等等。

2.留白布问。我们可把某些问题留而不讲、存而不议,故意给学生造成暂时性的知识“空白”,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机会。

例如:我在上“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这一内容时,向学生出示字画题,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堪重负的母亲”这幅漫画,然后让学生看记者与西部放羊娃对话的文字资料(为什么不读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和文字资料编问题。结果学生兴趣昂然,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人口问题到底是数量问题还是质量问题?人口与人手有何关系?东西部人口政策是否一样?东西部人口到底有何差距?怎样全面正确地看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3.时事质问。中学生好奇心强,爱听国内外发生的新鲜事儿,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时政新闻,激发起学生提问。

例如:我在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讲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措施时,引入“浙江吉利收购了瑞典沃尔沃”的时政新闻,我刚讲完,学生就劈头盖脸地向我掷来很多问题:“吉利轿车不是很差吗?怎么会有实力去收购沃尔沃呢?”“中国有那么多家造轿车公司,为什么沃尔沃就相中了浙江吉利呢?”“吉利用了多少钱收购沃尔沃?”“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吉利会不会成为世界名牌?”“国产轿车与国外轿车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上一篇:也谈语文文本细读中的“细” 下一篇: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