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资本操盘手的荣耀时刻

时间:2022-09-20 02:11:43

陈伟:资本操盘手的荣耀时刻

作为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群体,董秘也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但IPO成功之际的欢呼雀跃也是资本操盘手站在价值创造第一线的荣耀时刻。

2015年7月7日,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鸣钟挂牌(1509.HK),成为继凤凰医疗之后,第二支赴港上市的国内医院题材股。7.55港元的招股价,对应的市盈率约为33倍,从过往的数据来看,这已经是最近三年来所有港股IPO的最高倍数,也是港股医疗、医药行业IPO项目有史以来的最高倍数。

和美医疗成立已十余年,旗下主要品牌为“和美妇儿”及“现代女子”等。其招股书显示,以2013年集团收益计算,和美医疗在中国所有私立妇产科专科医院集团中排名首位,市场份额约占13%。

在位于北苑路的和美医疗北京总部,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陈伟接受了《首席财务官》专访。

波动中的逆势IPO

2015年7月上旬,A股遭遇了连续20个交易日的巨幅下跌,暂停IPO也成为救市政策之一。与此同时,包括港股在内的全球市场都在剧烈波动。

尽管选择此时上市,似乎并不是个好时机。但7月7日和美医疗仍以每股7.32港元如期开盘。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持续震荡以及恒生指数接连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用陈伟的话说,“和美医疗以最快的速度赶在市场大幅调整之前完成了全球路演及定价发行,而且招股价定在最高限,依然超额认购很多倍,说明投资人对价格不敏感。最近三年来,香港资本市场所有IPO中我们是定价最高的,估值最高的,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我们的认可。”

和美医疗上市的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建银国际,已于6月30日截止公开发售,国际配售第一天即获得四大国际著名投资基金抢购。

“在机构投资人名单里,有东南亚最著名的长线政府基金,也有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欧美最著名的长线基金,这种情况还是很少有的。”陈伟不无兴奋地表示。

谈起此次IPO,陈伟颇为感慨:“一个好的行业,好的公司,在正确的时机选择了正确的资本市场。”

事实上,和美医疗最初是以A股为上市首选地,但及时扭转了方向。时间成本是和美医疗“弃A赴港”考虑的首要因素。从去年7月启动上市到今年7月正式挂牌,正好是一年的时间,如果在A股排队,可能要等待3年左右。就在和美医疗香港挂牌之前,中国证监会宣布IPO发行暂缓,截止目前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数量仍然超过500家。

“我们没想到香港资本市场对医疗概念股估值这么高,并且他们的效率也特别高,从申报材料到最后通过聆讯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相比之下,A股的不确定性比较大”作为拥有十年中国资本市场投行经验的资深保荐代表人,陈伟坦言,为了把握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发展的契机,和美医疗果断选择了医疗题材稀缺的香港资本市场。

在医改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医疗服务行业一直受资本青睐,成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关注热点。2008年鼎晖投资通过旗下两只人民币基金投资和美医疗,目前持有和美医疗10.25%的股权。在医疗健康领域中,鼎晖一直是先行者。从2003年开始鼎晖就布局大医疗,第一笔投资是2004年投资慈铭体检。

据陈伟描述,2008年多家国内外著名VC/PE在追逐和美,之所以最终和鼎晖联手,是看中了鼎晖有很多医疗项目的经验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选择接受投资的时机很重要,鼎晖进来之后,对和美医疗的公司治理规范以及探索高端模式方向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医疗股“以稀为贵”

此次和美医疗逆势IPO受到市场追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资本市场医疗股的“以稀为贵”。

内地企业凤凰医疗集团开创的“托管+供应链”模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并于2013年11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当时香港市场的第一支“医院股”。凤凰医疗参与公立医院和国有企业医院改革的主要模式是托管,包括京煤集团总医院、门头沟区医院等。在实施托管之后,这些医院都保持着原有的非营利性,但凤凰医疗通过建立供应链业务,从所构建的非营利性医院网络当中获益。

有别于凤凰医疗的托管模式,和美医疗旗下的医院均为自营,并且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医疗服务,这一块的营运收入占其总收入的94%以上,药品、耗材的供应链业务销售所得占比则不到6%。所以,和美又被称为港股第一家“纯医疗股”。在投资人看来,这种收入模式有效避开了政府对药品的定价政策,所以毛利率更有想象空间。和美招股书显示,集团上市前三年的毛利水平分别为46.3%、46%和50.5%。

陈伟表示,托管模式的营收很大一部分依靠药品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托管模式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操作,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但他也透露,“和美在未来的收购中,不排除托管模式,区别是我们仍然会专注于妇幼保健类的专科医院。托管本身不是目的,引导高端客户分流才是重点。”

政策红利下的蓝海

国家生育政策“单独二胎”的全面实施,对提升了整个妇产科的市场空间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除此之外,受益于整个社会办医的鼓励政策,近十年来医疗产业一直受到各方追捧。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首次明确提到了对社会办医进行资本化探索的支持态度。

在全行业翻红的大背景下,和美医疗一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招股书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和美医疗营业收入分别为7.503亿、8.332亿和9.358亿。以妇产科为主的医院服务业务,一直占到和美医疗总收益的94%以上。

陈伟非常乐观的表示,“从政策层面,这几年一直对我们是利好,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医疗产业,尤其是医生多点执业和医院设立审批程序的简化,对民营医院来说是春天,相信未来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中高端市场大门刚刚打开,蛋糕非常之大。”

正如陈伟所言,在医疗需求明确呈多元化趋势的背景下,中高端医疗显示出了强劲的市场需求。和美医疗所服务的女性消费者,均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相对于公立妇产医院,私立妇产专科医院的优势十分显著,首先,舒适的就医环境及贴心周到的服务尤其吸引有消费能力的都市白领精英;此外,私立医院愿意支付高于公立医院的薪酬来聘请经验丰富的医生,因此医疗水平也有保障。

为“莆田系”正名

从事医疗产业已有20余年的和美医疗创始人林玉明,是福建莆田人,这一略显特殊的身份总会碰到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即多年来以“莆田系”为代表的民营医院口碑欠佳。尤其是今年3月份莆系医院和百度翻脸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印象深刻。百度新闻官方微博称:在百度累计拒绝的1.3万多违规医疗机构中,莆田系占6成以上,并会加大整治以莆田系为代表的违规医疗推广。莆系很多医院依赖搜索引擎的患者导流,在业内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陈伟表示,“莆田系医院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以前口碑很差,目前也是发展得良莠不齐。但莆系在中国民营医疗的发展上有不可否认的位置。在莆系民营医疗里,我们是从一开始就走规范化发展道路的医疗集团之一,我们对专家、技术、服务都非常重视。并且,林总的胸怀比较宽广,现在和美的高管团队是非常现代化的,来自各个专业领域。”

正如陈伟所说,和美医疗确实是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尝试连锁化道路、实行现代化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深圳和美率先获得JCI认证,这代表着医院服务和管理达到了国际水准。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是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由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国际专家组成,目前已经给世界40多个国家的公立、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了指导和评审,13个国家的78个医疗机构通过了国际JCI认证。

另外,上述提到的“依赖搜索引擎导流”在和美并不存在。陈伟解释道,“和美妇儿做的广告很少,主要是依靠口碑,因为高端人群往往有非常强的辨识能力。我们更愿意回归医疗的本质,相信医疗服务会对消费者产生更多的粘性。”

此次和美医疗在香港上市,无疑是对旗下医院的品牌形象产生的正向影响,也为所谓的“莆田系医院”正名。陈伟强调,和美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建高端妇儿医院,并在就医环境、人才引进、设备投入、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升级,从而来保证医疗品质及服务质量。

集团化,标准化

和美医疗目前在中国七个城市运营11家医院,过去三年旗下医院营运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9成。据招股书显示,和美医疗此次募集的约15亿港币中,有60%将用于北京、厦门、南京、杭州及重庆的新医院项目,这些新项目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使用;而募集资金的另外15%则将用于收购新医院。

随着和美医疗成功上市,将会更加重视流程建设及制度规范,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集团化的运营管理优势将会更加凸显。陈伟表示,“集团化管理的难点在于标准化。连锁一定要做到标准化才能快速复制,包括管理流程、服务流程标准化,以及品牌和装修设计等。接下来我们还会在财务信息系统和客户管理信息系统上加强建设,这也是和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对于新医院项目的投资回报时间,陈伟向记者介绍:“新设医院的筹备期为一至两年,一般两到三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和美医疗在招股说明书指出,其单体医院扭亏为盈平均而言需要3年。未来集团的利润增长还是来自于规模效应,通过提高非医疗部分的管理水平,降低连锁的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专业医疗管理人才对于社会办医是极其重要的。在陈伟看来,和美医疗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优质医护团队也是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和美医疗集团拥有66名主任医师、128名副主任医师、151名主治医师及139名驻院医师等484名医师;另外,每张病床的平均从业合资格医护人员数为1.63人,远高于政府规定的同等级医院0.88人的水平,能够为病人提供的服务更加细致独到。

“医师多点执业此前实行的是审批制,而现在是备案管理,只需要登记,不再需要批准。这是民营医院吸引公立医生特别好的人才契机。”陈伟补充道。

十年投行磨一剑

作为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群体,董秘可谓兼“宣传员、监督员、服务员、规划员”等职责于一体,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不过,这些来自各方的压力对于多年游刃于资本市场的陈伟来说,并不算什么。在加入和美医疗之前,陈伟担任国信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曾经完成多个IPO、再融资、并购重组项目,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尽管陈伟是今年3月才从国信证券离职,但却对和美非常了解,因为他以前曾作为国信证券保荐代表人希望培育和帮助和美医疗在A股上市。

正式加入和美半年以来,陈伟的主要压力还是在上市过程中。他坦言,千头万绪要理顺,包括和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各个中介机构的协调,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表。“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都是非常严格的按照最初设定的时间表来完成计划,按期解决各个问题,选择了合适的中介机构,内部组建了强有力的推动团队。”

从知名投行转型做公司董秘,在陈伟看来,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次转型。“投行十年,做过很多个项目,驾轻就熟。现在是时候沉下心来深耕一份事业,尝试一份更有挑战的工作。最关键的是,我特别看好医疗这个行业。”

做了十年投行的陈伟,对资本市场自然是非常熟悉。董秘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总协调人,不仅要协调各个机构,也要协调公司各方面资源,非常考验个人综合能力。“对我而言,专业知识肯定没问题,包括合规和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关系维护,都没问题。香港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居多,他们非常积极地关注着公司的一举一动,公司需要和投资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但是,身处一个好的行业、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往往还不够,怎样去和投资者做好沟通、展现公司的投资亮点,往往对于公司的资本市场表现更加意义重大。毕竟,有的时候投资者也是需要被教育和引导的。”陈伟表示。

CFO小传

2005年获得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硕士学位;

毕业后即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在国信证券任职8年,先后担任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部项目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曾多次被评为“明星保荐代表人”。

2015年3月从国信证券离职,加入和美医疗担任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证监会注册保荐代表人,曾经完成多个IPO、再融资、并购重组项目,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上一篇:基于演化博弈的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如何“烘云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