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朴树盆景创作

时间:2022-09-20 02:08:25

浅谈朴树盆景创作

一、前言

朴树:榆科《UImaceae》朴属(Celtis),别名:沙朴、桑仔、青朴、粕仔,英文名:Chinese hackberry,原产地为中国,其学名“Celtis sinensis”便包含了种与词意,即来自中国。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台湾全岛之平地斜坡亦广泛散布,越南、朝鲜、日本等地亦有踪迹。朴树为阳性树种。树性强健,其枝干坚韧,颇耐强风,是良好的防风树种,也是热带海滨开阔荒地的指标植物,最常见于台湾西南部嘉南平原平坦开阔的滨海荒地,并逐渐向北分布。朴树的生命力顽强,分布范围广,能适应不同气候型态,可在全球各地生根发展,是最具“全球化”的代表树种,发展潜力无限。

二、师法自然的原乡

台湾新竹县新丰乡凤坑村,有一处天然的“朴树林”,为台湾西海岸特有之稀有植物,数量约百余株,树形独特,姿态优美,与当地闽式古宅相互辉映,更显古朴况味,可以说是大自然巧夺天工之作,因年代久远,造形特殊,树相千姿百态,深具保存之价值,被列为最高级别的自然生态保护区之一。

“新竹风,基隆雨”是台湾两大特殊气候现象,强烈的新竹风,无情的吹袭,每年长达半年之久,不是坚毅的植物是无法存留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新竹特殊的天然环境,形塑野趣横生的自然朴树奇景。笔者于1991年第一次造访凤坑,美丽的树林,让我震撼与感动,如痴如醉,久久无法忘怀。往后,每年农历春节前后,都会到访凤坑朴树林区,陶醉在千姿百媚的树林中,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朴树林,最能表现朴树树种精神与特色,是盆景创作者“师法自然”之天然宝库。近年来台湾的盆栽创作者,因受凤坑自然朴树的影响,在造形与树种特性的表现上,已经慢慢摆脱日本盆栽的影响,走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三、朴树盆景的时光隧道

“朴树盆景”在台湾,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榕、榆、朴是早期盆景主要树种,一般而言,树形以等边三角形为主,缺少变化,雷同度又高,树枝多为扇状平面枝,枝叶密集,较欠缺空间概念。自1990年起,台湾的盆景作家,因受到“自然盆景”风潮的影响,“师法自然”成为盆景创作的最高准则。因此,从2000年起,朴树盆景之造形,已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从传统平面式的二度空间,转变到立体式的三度空间,“造形盆景”已非唯一之选项,“自然盆景”已慢慢取而代之,成为盆景创作的主流。“凤坑古朴”成为“师法自然”的朝圣之地,导引盆景作家进入崭新的创作世界,让朴树盆景创作观念脱胎换骨,走入多元变化的境界。笔者引用郑诚恭大师的“平面vs立体对照图”的概念(图四),说明台湾盆景创作风格的变化(图五),如何从“造形盆景”进入“自然盆景”?让我们一窥台湾朴树盆景发展的历史,如何在“盆景艺术”深化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时光隧道”,代表着时代运行的轨迹,新时代、新观念的兴起,取代旧观念、旧思维。朴树盆景发展,从传统的造形盆景,进入写意的自然盆景,盆景创作因不同年代而有不同的风貌。新的风格出现,不代表旧的一无是处。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与历史的轨迹。如果没有前人提供的智慧平台,就没有新观念、新思维、新成果展现,当我们踩在前人的肩膀上,运用智慧与经验开花结果时,不能否定过去,过河拆桥,要能引水思源,以感恩惜福的心,继往开来,开创盆景艺术的新纪元。

四、创作、管理与维护

台湾盆景作家马景寿有言:“以盆为纸画出真、善、美,用树当笔写出真、净、明”,盆栽创作除了尽作者之性,更要尽树种之特性,因此,如何表现朴树树种特色,是盆景创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叶落萧瑟风抱朴,随顺因缘怡自得。不惮风尘迎春风,善与人同宇宙宽。”朴树立处于贫瘠的沿海荒地,每年入秋之后,面对强烈的东北季风吹袭,却能“神情自若,怡然自得”,容于宇宙自然之中,是朴树树种之精神。自然朴树的树相,一般而言,有强烈的流向感及“风动”的感觉,创作上,如能融入“动势盆景”的理论与技法,将可创作出优质的朴树盆景。

笔者出生于台湾的“谷仓”――嘉南平原,从小就在朴树下嬉戏成长,对朴树有着深厚、特殊之情感,对朴树盆景更是情有独钟,未来也希望把朴树作为主要创作树种,将作者之性,融入树种之性,创作出能表现树种精神的朴树盆景。现谨提出如下之浅见与读者分享:

(一)素材的选择:苗木可由插枝或压条的方式取得,朴树兼具成长快速,可塑性高之特色,可在短时间依作者需要培养出理想素材。笔着反对以山采方式取的素材,因为山实行为不但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取得之朴树素材,常因干径过大,不符“自然盆景”的比例原则。

(二)叶性的选择:叶性的好坏,对朴树盆景的创作与维护,占极重要的因素,叶性好的品种,会让创作时间与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叶性的好坏较难从树的外表辨识,只能透过不断的实验过程才能取得(台湾有许多盆景作家都拥有叶性好的朴树品种,乐于与同好分享),取得优质品种后,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育种,保持优质基因。

(三)管理与维护:朴树生命强,能适应各种气候与土壤,一般而言,土或沙都能适应,笔者这几年搜集台湾盆景家之心得及实作经验,整体而言,种植以沙、土合拌最为理想,土(阳明山土或赤玉土)约60~70%,沙约30~40%(各地区依气候型态作适度调整),每年换盆一次(最好不要超过两年),入秋应作好消毒与杀菌,冬天因进入落叶冬眠期,应做好水份及肥料管控,春天萌芽前施以整枝换盆工作,夏季生长旺盛期,可较密集地进行剔叶、整枝管理。

五、结论

朴树的原乡在中国,是中国最有代表性之树种之一,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能适应不同的气候型态,中国的大江南北,北至日本、朝鲜,南至热带气候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都有它的踪迹,分布区域广,适应能是力强,是“全球化”的代表树种之一,如何结合艺术理论与树种特色,以期“尽作者之性,尽树种之性”,让树种特色,融入盆景艺术理论之中,以“师法自然”为依归,创作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优质盆景,期待两岸盆景菁英,透过交流、学习与分享,让朴树盆景,在“两岸”发扬,流传于世界。

上一篇:金秋六合赏雨花 下一篇:尧塘公路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