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技工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2-09-20 12:33:28

浅谈在技工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摘要:阅读能力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技工教育角度出发,阐述了阅读能力对技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重点剖析学生阅读能力存在问题,并从校园文化机制、教材教学改革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一、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是技工学校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阅读广泛,阅读能力强的人,他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必定不差,他的谈吐必定异于一般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学生,不论是撰写求职信、面试交谈,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占有优势。企业单位也会更青睐这种具有人文素养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即使步出校园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技校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基础差,阅读能力低下

学生的不爱阅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阅读缺乏内在的需求,对阅读提不起任何兴趣,对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文字就是一堆枯燥无味的东西,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2、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认识,平时也会看书,但看的书不外乎是言情小说、惊悚小说、漫画、时尚杂志等,阅读只为追求消遣和娱乐,缺乏目标性。3、出生于90年代的新生代已经习惯接受来自电脑、手机等电子渠道的图像信息,对来自书籍、纸张的文字资料没法接受,文字思维能力弱。个别学生希望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却不得不在文字理解上败下阵来,导致最后一见到文字就避之唯恐不及。

(二)语文成“鸡肋”,学校缺乏文化氛围

语文,作为技工院校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技工学校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语文及其他文化课的课程安排时间常被挤占,某些学校甚至认为工科类班级根本不需要学习语文,随意删减该科目。语文课沦置于可有可无的“鸡肋”地位,语文教师也产生“边缘人”的感觉。另一方面,技工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语文教师数量少,甚至由其他专业的闲置教师充当语文教师,学校鲜组织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对技工语文教学的动态缺乏必要的了解,学校缺乏语文教研教改的氛围。再者,学校认为“学生学好技术就行了”,不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书籍数量极少,管理员不专业;学校鲜于举办读书节、文化节等课外文化活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之下,自然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我校所使用的教材为全省技工学校通用教材,本教材为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写,按主题分为几大单元:锻造人格、历练人生、感受亲情、走进职场、拥抱自然等。教材编写者大多为奋战于技工教学一线、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宗旨,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选文注重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但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文言文单元的编排,有失妥当。学生基础差,文言文艰涩难懂,如《鸿门宴》、《庖丁解牛》等,在学生眼里犹如天书,学生望而生畏,阅读成了泡影。2、部分文章思想内容比较晦涩高深,以学生目前的人生阅历、知识基础难以读懂,自然难以激发阅读兴趣。如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鲁迅的《呐喊》自序、庄子的《庖丁解牛》等。3、课后习题的设计不合理。习题的设计缺乏循序渐进性,个别习题的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教学思想懈怠,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没有省市文化科目统考,语文教师因此削弱了对自己的要求。比如,备课不认真,一份教案反复多年使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形式,继续传统语文教学“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分段―概括中心思想”的思路,一节课下来,语文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连课文讲什么都没搞清楚,更别说如何去提高阅读能力了。教师往往重视优等生,轻视差等生,课堂上的交流多与优秀学生进行,优秀生得到的发言机会与受表扬机会大大多于差等生。这样使得原本不爱学习且心里自卑的学生更是对语文学习望而生畏。对这些不爱学习、不爱阅读的学生来说,仅有的可引领他们品味语言文字奥妙的机会也被掐灭了。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技工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方法与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文化氛围

技工学校应该切实摆正思想观念,重视语文在技工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人文素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落实到实际中,一方面,就是要按照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语文教学课时,不随意挤占语文课时,切实做到给语文教学留下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培养,促进语文教师之间的学科交流,多举办语文教学研讨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多措并举,从多方面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借助技能文化节活动,举行朗诵比赛、写作比赛,因为朗诵与写作需建立于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数量,为学生提高优质的精神食粮;举办每周读书之星的活动,由班级推荐本周自觉阅读、并能向广大同学推荐好书的学生,学校再进行筛选,当选学生在大会通报表扬,并向全校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和推荐好书。总之,只有学校建立校园文化长效机制,才能营造出书香校园。

(二)改革教材,与时俱进

为适应中技生的知识基础、技工学校的办学实际、学生的就业方向,语文教材应该进行改编,编写一套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教材。如,1、编写机械汽修类、财商经贸类两类不同的语文教材,适应文科与工科的不同专业特点。2、考虑技工学校课程多、实操时段长的特点,应该精简教材,合理安排课文篇目。晦涩艰深的文言文以及思想高深的文章可适当删减;在题材的选择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并尽量贴近时代和生活。3、合理设计课后习题。习题的设计应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为前提,所提问题做到循序渐进。

(三)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责任,语文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中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1、在教学过程中,从语文实用性出发,围绕技校学生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2、语文教师应适应技校学生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如,摒弃“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建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尤其对差生更应对一份理解、关注和鼓励,多给差生发言机会。

4、在班级上开辟一个读书吧,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或班会费购买课外读物,每周举行读书交流会,营造班级阅读氛围。5、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时间向学生介绍优秀课外读物,如世界名著,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领略文学之美,并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

四、小结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非一蹴而就。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2]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5

[3]李瑟南,浅谈中职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上一篇:例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法设计 下一篇:讲究语言艺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