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应对

时间:2022-09-20 12:05:54

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应对

【摘要】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创新型物流增值业务,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也为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物流金融实现了多元化共赢效益,但在具体实务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通过对国内物流金融风险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概括了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表现形式及物流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从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个层面进行阐述,指出建立融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加强信息管理及物流金融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地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物流企业 物流金融风险 风险控制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全球化、网络化,物流业务结算及支付方式等物流金融服务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物流金融通常是指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完成结算和实现融资的活动,是一种将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

1物流金融业务的表现形式

物流金融业务在现阶段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按照贷款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物流金融业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类:

1.1预付款融资业务模式。发生在借款企业的采购业务阶段。即借款企业采购业务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根据对借款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前景的预测、下游厂商的订单、采购合同等替借款企业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相应货款的融资模式。

1.2 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发生在借款企业持有、生产制造、销售阶段,主要有存货质押融资和仓单质押融资两种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是物流金融业务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借款企业把货物储存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物流企业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价值向借款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物流企业担当中间人和担保人监管货物的模式。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仓单质押融资指银行、借款企业、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借款企业持有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办理贷款的融资模式。由于仓单的唯一性得不到有效保证,且仓单本身的安全性不高,极易被伪造,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1.3 基于应收账款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发生在销售回款周期阶段,如果下游厂商或经销商拖欠上游企业货款,上游企业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资金缺口,此时物流企业可与银行合作,以应收账款为担保物为借款企业提供贷款,应收账款从下游厂商处收回以偿还借款的融资模式。

2 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风险分析

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在国内还处于摸索阶段,对物流金融信贷经验不足、风险管理方法跟不上等原因使得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运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物流金融风险可分为内生风险、外生风险。

2.1 内生风险。物流金融监管业务中,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内生风险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合理与否、权责分配是否明确、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工作人员是否适应物流金融业务的要求、管理层决策凭借经验判断,缺乏科学依据可能出现错误或偏差等。此外,由于物流企业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内部操作管理上不成熟,有的物流企业还存在着内部欺诈的隐患,内部人员作案或操作过程中由于交割手续不完善、不认真等操作失误也造成了风险。

(2)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物流金融业务是通过对出质人的资金流和物流的全程控制来控制风险的,从事物流金融业务的物流企业,要深入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服务,且物流金融业务中间环节比较多,操作流程复杂,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掌握质押物及其所属行业的特点,能够较为准确把握市场走势,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这相当于物流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也就增加了相应的风险。

(3)物流监管人员诚信风险。物流企业的监管人员是质押物的实际接触者,同时在存货取货过程中与融资企业也有着直接的接触,因此物流监管人员的诚信很是重要。

2.2 外生风险。企业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变给物流企业物流金融运作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客户违约风险等。

(1)市场风险。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性、国外经济的影响、政策改变、经济形式变化、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利率或汇率变动等都会给物流金融带来风险。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式的风云变幻,国际金融更是走势诡异,其风险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我国及我国的企业,并导致风险的发生。

(2)客户违约风险。客户违约风险是贷款客户失信的一种行为表现,客户违约风险是指出质企业无法履行协议中约定的责任而对监管方带来的风险。当市场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尤其当不可预料的不利因素出现时,将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急剧变化、销售停滞,从而使出质企业不能及时偿还贷款,质押物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在值不足额或质押物变现能力差,这些都将使出质企业无法正常偿还贷款导致违约。

3 物流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物流金融业务在给物流企业带来创新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融资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与银行紧密合作建立系统风险控制机制等手段,把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3.1 建立融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建立客户企业的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从资金和信用两个方面考虑影响企业资信的因素。针对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非财务状况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财务状况评价包括:资本实力、资金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现金流量状况包括: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和贷款现金流量率;非财务状况包括:企业历史信誉、管理水平、领导者素质、企业未来发展等方面。物流企业针对资信评估体系,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融资企业从定量和定性方面做出相对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结合对客户资料的收集、档案的管理和资信调查,实现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同时还应建立客户资料收集制度、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及信用额度稽核制度,从而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信用管理。物流企业在对客户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和预测,有效减低信用风险。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严厉的失信惩罚机制,约束融资企业的行为,减少物流金融风险。

3.2 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首先,由于融资企业数量多、地理位置分布广泛、个性化服务需求等特点,导致物流企业对客户价值识别的难度提高,决策的难度加大;其次,在物流监管过程中,要实时掌握质押物及物流金融相关业务的情况,将数据在物流企业、银行、客户中分享和交流;再次,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对质押物的实时监控和系统化处理和分析,对全程质物的情况进行整体把握,降低了物流监管业务中的风险和漏洞。由此可见,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物流企业、银行、融资企业三方主体信息,二是市场商品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三是物流监管过程信息。基于三个层面的信息管理需求,物流企业要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以适应物流金融业务运作过程中各层面信息管理。

3.3 加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

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融资企业信任的第三方,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及业务要求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既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又要相互合作、互相监督,以利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物流企业可以成立物流金融项目部,并针对监管的商品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项目组,如钢材项目组、化工油品项目组、汽车零配件项目组等,每个项目组应有客户经理、文档统计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员等岗位。项目部直接领导公司的操作部门,操作部门的主管直接对监管人员进行现场管理。这样即便于与合作伙伴沟通和协调,又有利于对物流运作过程进

行灵活的管理和控制。同时物流企业要制定规范的金融物流业务操作办法,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进行操作,加强物流金融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薪酬和升迁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有效的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3.4 加强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

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主要承担信息筛选、质押物的评估和管理以及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增级。这些业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都是全新的,对这些业务的管理需要具有物流与金融双重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匮乏是当前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障碍之一。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物流企业可以与有合作关系的银行达成培训协议,为物流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交换实习,增加彼此员工对相关业务的熟悉程度。其次,物流企业可以从高校招聘物流金融方面的人才,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培养物流金融方向的硕士。

参考文献:

[1]粟媛,李艳晏.物权法背景下应收账款融资方式之创新[J] .2010,(5):100-101.

[2]赵晶晶.物流金融理论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纵横,2007,(3):46-48.

[3]刘贤娴,郭田子.物流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研究[J].中国商贸,2011,(2):137-138.

上一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探析 下一篇:小学书法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