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

时间:2022-09-20 10:54:13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由于初中学生已经养成了母语语言的习惯,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势必会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

一、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1.语音和语调的负迁移

轻,浊辅音。英语是一种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别句意义的“语调语言”;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意义的“声调语言”。这两种语言在音位的数量及组合方式上是不一样的。英语的轻辅音和浊辅音分得很清楚,而在汉语中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中国学生容易造成发音错误。例如:浊辅音,汉语中没有唇齿音,所以中国学生发带有唇齿音的英语单词就感到有困难。

重音变化。在汉语中,重音通常落在两个以上音节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中国学生便按照汉语习惯把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如外国人习惯把汉字都读成降调,以至于“牛肉粉”听上去成了“牛肉粪”。

长短音变化。如英语中的长短音|i:|和|i|,|u:|和|u|等在汉语中也是没有这种区分的,造成了我们的英语学习者没有长短音的概念,eat / it不分,too / to不分。这样就造成了听者理解上的困难。

元音因素。英语和法语中既有元音因素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而汉语中的字除了少数以鼻辅音结尾外,大多数都是以元音结尾的,所以中国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常常把think读作thinker等。

2.语法层面上的负迁移。语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又可分为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词汇方面,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使得英汉词汇的意义并不完全类同,英语初学者一般都以为任何一个母语词汇都可以再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这是因为在最初阶段他们还不了解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的词汇不可能一一对应,即使是大体上对应,但是由于文化背景或是传统风俗的不同,使得意思大相径庭。英语词汇极为丰富,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非常普遍。语习得者在处理和运用英语时,很容易受母语的影响,因而出现各种词汇错误。词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通常是由于中英文中词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及搭配不同而导致的,教师在词汇讲解时须有意识地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有利于学生明确中英文词汇的区别,记忆单词。

3.句法层面上的负迁移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较为普遍。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句法结构差异较大。汉语是意合语言,没有词形变化,注重内在涵义,不受形式的约束,句法结构弹性大。而英语是形合语言,有词形变化,注重句子形式,有着严格的句法结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句法结构的差异造成了语序,表达结构和关系从句等方面的句法迁移。英语的语序多为SVO,而汉语的语序通常取决于句子的意义,因而主语与动词的词序比较灵活。实际上,即使两种语言的基本词序相同,语言输出的灵活性和严格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灵活性和严格性具有可迁移的性质。英语词序是很严格的,对母语词序灵活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容易犯句法错误的。

4.语篇的负迁移。语篇迁移和文化以及语言所在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很大关系。如: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No, No, where, where.

这是中国的英语初学者容易犯得错误。这样的对话对于中国人来讲非常容易明白,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谦虚的表达方法,谦虚是我们的美德。而英语国家的人却会感到费解,他们对于别人的赞美往往是用一句简单的“Thank you.”表示感谢和接受。再比如,在中国遇见熟人,邻居买菜回来时,我们总会微笑的打招呼“您买菜去了”“出去了啊”这些都是寒暄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问。而将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翻译成英语,同样的情况对于欧美人士来说无疑是莫名其妙,并会误认为是干涉。类似这样的错误便是由于语言所在的文化和习俗差异所造成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或生活方式,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学习者由于文化和习俗的原因而出现了语篇负迁移。再比如,在讲话或者写文章时,中国的学生喜欢先用大篇幅层层铺垫,最后讲出中心思想,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则往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提出自己的论点,说明自己的主要观点或者写作的意图。然后整个语篇直线向前推进,认证过程逻辑比较严密。这也造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了不少英语却很难适应于英语为母语者沟通。英语学习者觉得英语母语者不够委婉,而英语母语者则认为英语学习者太罗嗦。

二、减少英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对策尝试

1.排除母语干扰,强化英语思维。学会外语的同时也应学习适应一种外国文化,要克服母语对英语口语的干扰,进行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理论上分清英语和汉语段落,篇章结构的不同特征及规律;从单词涵义入手,对相近词进行词义辨析;创设语境,要求学生在语境中准确用词;通过各种训练,比较英汉篇章组织,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等等。这些训练的关键在于要训练学生从汉语思维过程转换为英语思维过程。对词汇方面的负迁移,应当了解汉英词汇的各种不对应现象,防止学习过程中的汉英词汇的简单对应;对于句法规则方面的负迁移,在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本英语基础语法知识后,应及时地转入英语句法规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英语句型造句。通过学习,学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经验,但有些学生易受先前经验的束缚,缺乏创见,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势。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思维训练题,克服负迁移,发展其正迁移。

2.通过背诵加强对英语口语中的负迁移的监控。由于英语语言输入严重不足,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序而存在着差异,我国学生在英语口语中难以摆脱汉语的负面影响,他们开口之前往往用汉语构思,再将所构思的内容逐句译成英语,有些甚至生搬硬套汉语的句型和语法规则,写作中类似的负迁移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应加强学生对写作习得的输入和监控意识。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输入,学生可逐步积累写作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及篇章构建技巧,在此基础上可加强对其写作输出过程中的负迁移进行监控和修正,从而排除母语干扰,逐渐摆脱母语参照体系,更好地用目的语交流。

3.加强语言文化修养,增加文化信息的导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常常会把本民族的文化套用到英语中去,容易在语言交际中产生语用错误。例如,在中国,“你吃过饭没有?”作为一种互相问候,招呼用语,如果套用于英语中,他们问候功能就消失了,使人产生误解。当你用“Eating lunch?”(吃午饭啊?)打招呼时,他们就会觉得你头脑有毛病,这不是明摆着吗?中国人明知故问的问候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倒不如改换成祝愿:“Hello, Have a nice dinner!”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社会系统,不同的宗教信念和不同的地理位置,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也是不同的,而且这种差异的的确确在束缚着中国学生,成为他们英文写作中的拦路虎,使他们不能畅所欲言,不能准确而简洁地表达思想。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母语和英语在文化背景方面运用的差异对比,并且增加文化信息的导入。

三、结束语

就像大多数语言学家所说的那样,那种希望完全脱离母语而直接用外语思维的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产生的负迁移是外语学习的重点,难点。认真研究母语对英语所产生的负迁移,就能使初中生避免母语的种种干扰现象,使外语教学具有预见性,让学生少走弯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大桥中学)

上一篇:开放型体育课的尝试与收获 下一篇:引领我校课改的“一案八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