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我校课改的“一案八环节”

时间:2022-07-31 05:48:47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定教”,教师必须由“教中心”转变到“学中心”上来,必须改变传统的以传授为主、以一人定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强化新课程理念,促进课改,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一案八环节”教学法。

一、“一案八环节”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案”就是我们所说的“导学案”,即“学案”。它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授课的目标、意图,让学生有备而学,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学案由“通项设置、学习目标、自学导引、问题探究、课堂小结、达标检测”等模块组成。设计学案时要注意内容的量,不要贪多、偏难,否则会适得其反。在学法指导上,要突出具体化:哪个问题需要自学,哪个需要讨论,怎么讨论,哪需要展示,怎么展示才能达到目的等,备课、设计学案时都要预设好,不能上课时随意为之。

学案与我们的“教案”是有严格区别的。从目的上讲:教案是为教师上好课做好准备,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从性质上讲:教案是以教师教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特点;学案是以学生学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和研究性的特点;从角度上看: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是由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总之我们的导学案必须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适度化,学法指导化,讲解点拨化,当堂落实化,真正突出“导学”二字。

“八环节”:

1.组织教学:包括2分钟侯课、板书课题、书案准备、上课起立、口号凝神、报告考勤、情境引入、下课起立等,还包含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合理把握,及时调控,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明确目标:确定学习目标时,硬性指向要明确,量化体现要突出,具体、合适;避免大、空、多、虚,要有刚性、定性、显性。课前要展示,学生要明确。

3.自主梳理: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完成自学的过程,是课改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自学的指令要明确、具体,内容的难易度要适中,时间要确定,结果要落实,效果要全面。自主学习的深度和效度决定着交流、展示的效果,也决定着课改的成果,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学”,是课改的首要任务。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呢?要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必须的。自学不是放任学生随便学,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学多长时间,这都是教师引导的问题。在自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如读书的习惯、动笔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补充修改的习惯、使用双色笔的习惯、动脑思考的习惯、整理笔记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靠教师一节一节长期培养,需要节节训练,天天坚持,才能成就。

4.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生间对自学结果进行修正、补充、完善的一个交流平台,是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对知识重点、难点和疑点的突破。交流的方式很多:对学、群学是交流,小组内讨论也是交流、班内大展示还是交流。小组交流的结果是求同存异、存疑,班内交流的结果是辩“异”解“疑”。要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到交流的必要性、时机性、明确性和时间性。一个人完不成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把大家都难住的问题,才需要交流,所以合作学习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不能走过程。

5.展示成果:展示就是让学生“亮”出自己,示出自己的所学、所获、所疑。展示的方式有:口头展示,书面展示;板演展示,展台展示;个体展示,群体展示等。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通过追问、点拨、提升、引发质疑、对抗、争论,促成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使其思考走向深入。展示时要考虑展示的实效性,时机性和必要性。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不能用一人展示代替全体展示;展示的面要广,人要多,每个学生展示的问题要小,内容要少,时间要短,这才能保证展示面。展示课堂,老师要做到“四不讲”:即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合作研究出来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讲。展示课堂要做到“六让”:即书本让学生念,思路让学生想,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说,实验让学生做。

总之,展示的环节是要把机会让给学生,整个展示、展讲、展评的过程,充分表现的是学生,精彩的也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6.点拨释疑: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不解以及得出的结果进行指点,启发,引导和评价。点拨的时机要恰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了,思路阻塞了,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或改变思路(不是代替学生思考,直接拿出思路和结果);点拨的语言要精练,一句精巧的点拨往往会达到使学生醍醐灌顶,如沐春风的效果。所以“点拨”是教师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专业功底和教学水平的突出体现,更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应变能力,教师必须努力为之。

7.反馈提升:就是教师通过课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种过程。反馈的方式有:课堂巡视、加入小组讨论、学生主动提问、学生展示、教师设问等。反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评价,了解要全面、评价要确切。如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在看书、完成学案,老师要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迅速掌握学情,哪些学生做对了,哪些错了,哪些没做完,哪些没做等等,要及时掌握,给出评价,然后让学生有目的的展示对的、错的,差的、乱的、不规范的,进而进行比较、纠错、改正、补充、提升。

8.达标总结:学生对一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整体落实和巩固的过程。要求回扣学习目标,对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或知识树;最后通过当堂检测来落实达标。

二、“一案八环节”的理论依据及思考

1.“一案八环节”是有型的课改指南。提倡“一案八环节”实际上是给老师们课改指个道,明个方向,不至于让老师们想课改不知从何处起步。无论是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还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都是各自学校课改的模式。“离开了模式,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标准’”。所以为了推进课改,我校努力实施“一案八环节”。

2.“一案八环节”是“生本教育”的体现。“一案八环节”表面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形式,但其内涵是在实现“生本教育”。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它可以不机械、不生硬、不按序的执行。“一案”是每堂课必须有的,而这“八环节”并不是说每堂课必须都具备,一个不能少。无论哪一个环节,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充分表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教室真正变成“学堂”,那么课堂的价值就充分展现了。

3.“一案八环节”是实现课改的一种途径。我们课改的指导思想是“教育不是为了让我们教者发挥才能,而是要让学习者有所成就”。因此“一案八环节”中的自学、讨论、展示、点拨等环节都在促使教师重视学生的“躬学”行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终身学习能力,重在给学生一切学习、思考、讲解、质疑、发现、创造的机会;重在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发挥学生,最终成就学生。

所以一个高明的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的能量,更要有教给学生取水的本事。“教育的悲哀是包办,学习的天敌是依赖”。在课堂上,学生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是“包办”还是“自主”,这生杀大权都取决于我们教师。所以为了学生真正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本能和潜力而做费力不讨好、事半功倍的事。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学的、做的、说的、写的、算的教师就不要包办。我们都知道学游泳、学骑车、学理发等技能的过程,我们也都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所以在进行学与教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好好研究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学生能够做什么,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做什么,想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接受“生本教育”理念,落实“一案八环节”,深入课改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 下一篇: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