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趋势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究

时间:2022-09-20 09:32:40

老龄化趋势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究

摘要:在老龄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解决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困境,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作出认真的分析,探讨空巢老人的所面临的困境、形成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将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目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负担加重

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中国养老的基本模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增加了家庭赡养的难度。因为赡养老人的主体是青壮年,他们不仅要完成成家立业的重任,还要肩负赡养多位老人的义务。这种状况下,对“空巢老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主要只能靠自己,处于自养状态,必要时还要承担照料下一代和从事农活等体力活动,他们自我经济收入预期下降,其额外经济收入主要看儿女的收入状况或道德水准。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因无固定收入,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都是可想而知的。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很多人还是多病缠身。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①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尤其是那些慢性病患者,面临“保了饭碗保不了药丸,保了药丸保不了饭碗”的两难境地,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

(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空虚,缺乏情感上的慰藉

在农村,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求学、打工、生活,这又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和老人的养老难问题。留守的老年人,长期独处,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心里话没处诉说,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再加上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活动场所有限。他们迫切需要思想交流、语言沟通,更需要亲情的慰藉。

(四)养老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养老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养老服务设施和老年活动场所不足。空巢老人本就独自居住,对养老设施的需求很大,但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专门的养老活动场所。乡镇敬老院只接收国家规定的五保老人(即由国家和集体提供吃、穿、住、医、葬保障的无人抚养、无生活来源和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有子女,不符合入住条件;乡村公寓,由于收费和老人观念问题,一般都不愿意入住。二是养老的服务人员不足。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本应有子女赡养的老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照料,只能代由社区照顾或者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基本没有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

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转型和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带来了经济发展以及个人收人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对老年保障的经济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生产方式,促使更多的青壮年子女在外寻求发展机会。大量的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

(二)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女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目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就算与一方父母住在一起,但另一方父母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空巢老人。

(三)思想观念的改变

传统家庭的观念是养儿防老,大家庭以血缘为纽带,共同生活,一起劳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注重伦理关系转变为重视经济关系。父母和子女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活动方式上差距加大,因此,双方都更倾向于分开居住,由此产生了空巢问题。

(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缺乏保障

由于受到现实中国经济实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仍没有保障,这些老人尚未被真正纳入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之内。同时由于当前中国对人的社会化资源的照料上更偏重于青少年,农村空巢老人所获得的社会化照料资源少。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合理优化配置养老资源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养老、敬老、爱老的法律法规,从思想上认识到空巢家庭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发展财政拨款、个人缴费、社会参与、慈善捐赠等多种形式,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开设资助项目,比如对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发展养老服务体系。

(二)加强农村社区引导,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

在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较亲密,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安排人员为不能自食其力的、身体患病的空巢家庭老人干农活,给他们提供饮食、住宿方面的照料;组织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部门,定期深入空巢家庭内部,进行健康检查,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保健护理,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指导、护理、上门巡诊、设立家庭病床,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锻炼等服务,减少到医院就诊给其生活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行为。

(三)重视家庭赡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在子女恪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

(四)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许多老人没有自己的爱好,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这只能增加自己的寂寞和孤独感,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晚年培养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很重要。空巢家庭老人闲暇寂寞的时间较多,可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五)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试推行十几年来,尽管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挑战,但只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的空巢家庭老人就逐渐能从其中受益。

四、小结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空巢老人”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为农村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氛围,农村空巢老人将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注释:

①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5).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美萍.社区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J].行政与法,2010(1).

[3]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5).

[4]许智超.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

[5]赵素梅.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9).

[6]陈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因的社会学探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1(8).

上一篇:海宁经编企业产业集群创新方向 下一篇:通讯公司的手机产品供应链外包运作模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