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20 09:15:35

基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工程造价纠纷日益增多,如何控制和预防工程造价纠纷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工程造价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工程造价纠纷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造价纠纷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造价纠纷产生的原因

建设工程造价纠纷,不同诉讼主体之间对争议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建设项目合作单位之间的纠纷主要集中在对工程实际成本的认定和对建筑面积计算差异以及对公共设施摊销问题的鉴定上。建设单位与总包单位的纠纷主要集中在对已完工程造价的确认上,包括对签证、材料的认定,对停工窝工损失的赔偿等。下面介绍一些工程造价纠纷产生的主要因素:

1、合同主体变更频繁。房地产纠纷项目多为合作开发项目,合作各方通过合作协议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建设项目的施工报建、招标投标一般都由出地一方负责,待手续完成后再由投资方与施工单位订立合同,有些投资人在订立施工合同后,又单方面将工程项目转让给第三人,造成合同主体间关系复杂化。承包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办理签证时不考虑合同的实际签字人,而从合作单位中任一方获得签证,当办理工程结算时,合作单位不予认可,造成纠纷。

2、订立无效合同。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一方故意在合同中隐藏一些可使合同无效的条款,当投资出现高风险或达不到预期收益时,利用合同中不利于另一方的条款行使诉权。如建设工程的发包人在知道某人不具备承接筑工程施工的情况下,仍与其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施工单位在知道业务部门不具备签订工程施工合同资格的情况下,仍与建设单位订立合同。

3、索赔未获得批准。工程索赔引起的纠纷在诉讼案件中普遍存在,且诉讼请求的目的和形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承包人通过工期索赔证明自己没有拖延工期等违约行为,避免按照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和支付巨额的违约金;二是因建设单位违约造成承包人人员窝工、机械停置,承包人要求给予赔偿;三是建设单位提出质量、拖延工期、未来经营损失索赔,并将其量化,要求承包人给予赔偿或用来抵消该工程未付工程款以证明自身未拖欠承包人工程款,达到不承担因拖欠工程款的违约责任和支付巨额违约金;四是合同当事人尚在谈判中,但始终没有达成协议并支付索赔款项,但时间已接近法律保护的时间,当事人一方为了避免超过诉讼时效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五是建设单位已批准的索赔款项,事后欲反悔,以承包人办理虚假签证、签字人未获授权为由,请求法院撤销索赔签证,重新予以核算。

4、合同不规范。无书面合同、无签证、无材料认价工程,这类纠纷主要出现在小型住宅和装饰装修工程,其特点是当事人多为朋友关系,在工程开工初期或整个施工期,当事人合作愉快,业主通过口头指令,承包人就组织施工,设计变更、签证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批准手续,定购的材料不办理签字认价手续,索赔事件发生后不按程序向对方提出。待工程施工部分或全部工程完成后,因支付工程款或办理工程结算时发生利益冲突,当事人施工前一系列指令或承诺,就产生了纠纷。

二、工程造价纠纷的处理

合同是双方协商一致订立的,友好合作不仅是合同成立的基础,也是合同顺利履行的保证。纠纷发生后,能够协商解决,这是最理想的,也不会对双方的友好合作和顺利履行合同产生影响。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就要通过调解解决。调解不成,就会“对簿公堂”。一旦一方将纠纷提交到法庭,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反目成仇”,合同就更谈不上顺利履行了。

工程造价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相互交叉,对纠纷的处理采用如下思路:遵从合同、查阅书证、调查物证、诉诸权威,即工程造价纠纷处理“四步法”。

1、遵从合同。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体现。在工程合同造价纠纷案件中,经常会遇到在合同或者签证中的特别约定,有的约定是明显高于或低于定额计价标准或市场价格。有的双方约定了合同价款计算的依据是当地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也有的是直接约定了工程的单价。在合同双方发生争议后,当事人会提出要求撤销或改变原有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自愿和诚实信用原则,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只要与法无悖,不管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具体条款是否合理,任何人均无权自行选择和否定当事人之间有效的合同或补充协议的约定内容。

受合同法律关系的制约,工程造价争议首先是一个合同问题。即一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造价,是当事人经过利害权衡、竞价磋商等博弈方式所达成的特定的交易价格,而不是某一合同交易客体的市场平均价格或公允价格。因此,只要不是出现法定的不能或无法适用合同价格条款的情形,工程造价纠纷处理就应当遵循从约原则。

2、查阅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表等记载或表达的内容来证明事件事实的证据。工程造价纠纷中书证非常多,如:合同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图纸、工程说明、各种施工指令、工程签证、来往函件、会议纪要、变更指令、验收报告、施工日记等。涉及书证是否真实、有效,一般由法院判定。造价工程师无法判定真假的,只需提供参考单价供判定真假后采用单价。有瑕疵的书证,如未按合同约定签字盖章,仅有签字无章,或有章无签字的情况。可列出一个参考价格,待有关方面查明书证的有效性后再确定是否按参考价格计价。

3、调查物证。一切物品均是客观存在的,都有自己的外形、质量、规格、特征等。因此,凡是以自己存在的外形、质量、规格、损害程度等来证明事实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物品及痕迹,即称为物证。工程造价纠纷中建设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证。调查物证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指造价人员亲临施工现场,对有关造价事项进行实地观察,调查了解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发现疑点,验证事实,核实实际工程量。开挖法。指造价人员会同甲乙双方有关人员到工程现场,对有疑点的隐蔽工程进行挖开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方法。开挖法比较直接,容易验证出问题的真假,但工作量大。测量法。即造价人员深入工程现场,对照施工图纸,实地测量有关工程量,计量有关器材物质数量,确定核实项目工程结算工程量与造价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审核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工程量的增减均有建设单位或施工方的工程变更单,经对方确认后进行施工。但具体实施中,在发生增减工程量或变更工程量时,双方口头约定的情况,事后无变更单或记录,由此常常发生新的纠纷。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对工程量的增减进行测定或鉴定的方法进行,以鉴定结论为依据进行处理。在现场鉴定中,可以要求双方当事人到场,对鉴定或测定工作进行监督,并在鉴定结论上签字。

4、诉诸权威。权威包括两方面:一是法律权威,即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二是技术权威,即相关计价依据。在工程造价纠纷处理实践中可以发现,工程技术问题往往与法律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只懂工程造价的人员来说,要解决该类难题的对策是:通过书本、网络等获取相关的知识;虚心向法学专家、律师等人求教;实在确定不了的问题,不作判断,在“鉴定说明”一栏中说清症结,由法院裁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总结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造价纠纷的形成原因并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对促进建筑业的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工程项目参建方以及参与人数的复杂性,在造价纠纷发生之后若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可能引发多种社会不安全因素,很好地预防造价纠纷对保障社会安全稳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明勇. 刍议关于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J].中外企业家,2011

[2]王秀琴.“双全法”在高校基建投资控制中的应用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2

[3]苗曙光,克红娟.“四步法”教您快速解决工程造价纠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我国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 下一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