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的召唤

时间:2022-09-20 07:08:40

“数字城市”的召唤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城市信息化”这个名词开始频频出现在大众媒体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之中。究竟什么是“城市信息化”?有人把“城市信息化”形象地称作“数字城市”,是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搭建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把整个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建立城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电子社区,并通过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立信息化社区。可以想见,数字城市里的居民们,不仅将享受到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拥有更丰富的信息资讯,也将感受到更民主的政府治理。

但是,这样一幅美好的图景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个利益主体的共同努力方能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信息化堪称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制度的各个层面,涉及到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业务流程调整,以及权力、利益的再分配等等。为了探究中国城市信息化的现状,本刊采访了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季金奎同志(以下简称季)。

记者:应该怎样理解城市信息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季: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信息化建设的方针越来越明确,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启动了一系列国家信息化的重大工程。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意志,这是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国家信息化的进程当中,城市受到了格外的关注。这是处于怎样的考虑?

季: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推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从具体工作部署上,我们则根据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把区域信息化、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作为一个工作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务实推进。

而在推进区域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又把城市信息化作为一个核心内容,同时也作为工作重点。原因在于,城市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高,城市的管理要求高,而且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目前全国城市有660多个,城镇人口已超过5亿,因此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一句话,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从一些资料统计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国2/3以上的GDP和税收来自城市,90%以上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集中在城市。因此,率先实现城市信息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走向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记者:那么,您能否介绍一下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建设目标?

季:从我们推进城市信息化的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发展方针可以总结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突出应用,因地制宜、典型示范。所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就是指政府要制定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同时,要建立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投资、建设、运营中的积极性。所谓合作共建、突出应用,就是指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集中有限资源,合作建设,鼓励资源共享,反对盲目建设,避免重复浪费。城市信息化建设要坚持面向应用、面向需求、面向市场,以应用和需求拉动信息化建设。同时注重社会效益,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电子政务,增强为市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服务的能力。所谓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就是城市信息化建设要从本市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需求迫切、见效快、影响大、带动性强的领域或环节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走有特色的信息化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通过落实和贯彻这些发展方针,我们城市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就是,以城市或城镇为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记者:您刚才详细阐述了城市信息化的方针和目标。那么,从微观层面看,城市信息化应该包含怎样的建设内容?

季:大致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网络与信息资源方面。比如,城域网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像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公共设施信息库、人口资源信息库、企业资源信息库、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等等。第二是城市管理与运行方面,比如电子政务、城市应急救灾指挥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监控信息系统。第三是服务与社区方面。如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科技教育信息系统、旅游娱乐信息系统、社区信息服务系统。第四是产业与经济方面,其中包括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农业领域信息系统、电子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

记者:根据您的调查和研究来看,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和发展障碍?

季:首先,有些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性缺乏深层次认识,“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重电子轻业务”的现象比较普遍,把这项工作当作面子工程,而不是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其次,虽然各城市都制定了信息化规划,但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力度不够,跨行业、跨部门的项目协调不到位。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导致信息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孤岛”林立。第三,一些城市由于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够,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单一、到位滞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缓慢,制约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第四,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部门、行业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还不广泛,应用层次低,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第五,信息化发展的法制环境有待改善,现有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部门职能交叉,网络接口标准、代码体系不一致,致使信息化工作事倍功半。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是,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级信息人才和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这是城市信息化工作常常变成“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根本原因。

记者: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些省市的城市信息化工作还是取得了不少成就。比如,广州天河区政府的电子政务早在三年前就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典型。您作为统管全局的领导,能否总结一下我国城市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季:我认为可以归纳为这么几条。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由初步适应向基本满足的转变。比如小容量向大容量、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发展。第二,各城市将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互通共享。一是建设宽带信息交换中心,为各大信息网络提供互联和交换平台,实现“本地信息,同城交换”;二是充分利用各城市已有的网络,将本地政府机关和各垂直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原先相互独立的网络互联起来,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三是打破部门行政壁垒,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集中起来,充分利用各个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已建立并实际运行的业务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互享。第三,社区信息化建设成为亮点。社区是政府对市民管理和服务的窗口,处于政府架构的终端,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党和政府与老百姓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发达地区城市信息化向农村和山区辐射。随着农村社会管理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民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将信息化引入农村政务管理在一些城市已是当务之急。这将提高村官们村务管理的水平和群众的监督能力,特别是提高了财务的透明度,约束了干部,方便了村民,化解了干群矛盾,也提升了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目前,“全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已经在山东、湖北、贵州的农村进行。第五,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开发信息资源为重点,以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企事业单位不断涌现,成为专业从事信息服务的主体,一批面向企业、社会和家庭的ISP、ICP和ASP信息服务机构相继出现;各城市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物流配送,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以计算机为主要服务的信息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被各城市列为发展的重点,纷纷建立软件园,成立软件开发企业。第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法规建设势在必行。大家已经认识到,信息化的难点不在于技术更新,而在于组织创新,主要取决于组织制度的变革。所以,要推进信息化的发展,管理和机制就必须改革,这是信息化之本。因此,体制创新、法规建设将是各城市今后工作的重点。如:电子政务中行政审批工作,将从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向“一站式”电子政务模式发展,并将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

季:也谢谢你们的采访。希望《中国城市经济》杂志在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宣传和推进作用。

上一篇:提高城镇企业竞争力探讨 下一篇:破解“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