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和干预手段研究

时间:2022-09-20 07:08:10

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和干预手段研究

【摘要】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主要受收入水平、电价水平、家用电器耗电水平与替代能源影响,要以节能降耗为核心对居民电力消费实施干预,确保电力能源得到高效运用,实现电力能源效益最大化。本文探究了影响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及干预手段,希望能为居民生活消费用电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民生活 电力消费 影响因素 干预

国内经济转型大背景下能源需求与开发现状均有所变化,电力作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键能源,对电力消费的分析与探究对于国内电力行业改革、电价调整有重要意义,可实现对电力能源的高效开发与运用。居民生活电力作为电力能源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有助于当前能源浪费、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居民优质用电、抑制高电量家庭有重要意义。下面对影响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及干预手段进行探究。

一、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一)居民生活电力消费现状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生产明显放缓,火力发电比重下降,在新能源发电方面快速增长。根据调查数据来看,2014年我国全年全社会发电量2033.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火力发电量1977.7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发电比重97.2%,回落0.5个百分点,风力和水力发电占比分别提高0.2个和0.2个百分点。新能源中以太阳能、生物质和风力发电量等为代表的发电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国内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大幅下降,同比增长2.2%,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其中各个季度增速差异显著,春夏季节是增速高峰期,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7.7%,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2.4%、2.0%与中部地区的3.1%。

(二)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

我国居民生活用电量主要集中在室内取暖(54%)、炊事(23%)、热水加热(14%)和家电(7%),消费分布上城乡居民差异显著,城市地区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商业集中地区显著高于居民区,城镇局面电力消费重点集中在室内取暖,农村则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电力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水平还品第,但是从绝对总量来看有所增长。

目前影响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以收入水平、电价水平、家用电器耗电水平与替代能源为主。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电力消费情况来看,经济的进步带动居民收入增长,并促使用电量逐年上升,可以说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生活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与居民用电量之间呈正相关。电价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体现在经济电价方面,即电价越便宜消费水平越高,电价的增长以及阶梯式电价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电量消费。家庭生活中所用的空调、冰箱、电磁炉、热水器、取暖器等各类家庭成为耗电重点,家用电器本身的节能效果对于降低电量消耗有一定作用,尤其以夏季变频节能空调效果最为显著。替代能源作为影响居民电量消耗的一大因素,随着煤炭价格的波动火力发电量逐年发生变化,火力发电电力消耗量有所降低,以太阳能、风能、地热、沼气等清洁能源为主的电量消耗有所增长。研究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有助于明确我国居民电力能源消费结构、消费模式与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了解我国居民生活用电的基本特征与地理分布情况,在明晰生活节能潜力、障碍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电力能源的消耗与应用提供更加有效的节能参考数据,在了解城乡居民生活电力能源消费差异的基础上促使电力能源需求获得稳步增长,逐步扩大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消耗比重。

二、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干预手段

(一)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秩序

面对目前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领域经常出现的电荒等情况,要在国家政策与法律指导下,联合电监会确保居民正常生活用电秩序,确保各项维护电力秩序的举措落到实处。要针对本区域内居民电力消费情况准确掌握近期非正常拉闸限电和强制压、停火电机组的情况,切实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生产运行秩序,做好对居民生活和重点用户的电力供应。要加强电力运行和供需监测,指导和协调所在地区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做好电力供应工作,依法维护电力调度秩序,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对违反电网统一调度、违规干预电力生产运行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并向国家电监会和地方政府报告,并派出机构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节能减排、有序用电和电力保障工作,维护好居民生活用电秩序。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与阶梯电价的应用,放开跨区跨省电能交易价格,加强电网企业成本约束,促进电力体制改革,降低上网和销售电价,由送电、受电市场主体自主协商或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确定送受电量和价格,促进电价市场化。

(二)应用电力风险系统服务管理

居民生活电力消费中要积极应用风险管理系统服务电力管理与电费管理。要结合电网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依托各种技术构建电网高效管理平台,做好居民生活用电调度管理、风险管理与电费管理,提升电费回收率,减少电表抄核收工作中的问题。要加强对风险系统的开发与完善,通过试点运行及时进行查缺补漏,结合供电企业、居民用电情况等信息实现信息化高效、实时、全面跟踪管理,对居民信用等级、风险等级进行规划,建立专门的客户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监测、信用评价管理等风险管理过程,有效实现居民客户电力消耗与电费风险管控,实现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另外,要结合居民电力消费情况建立对应消费信用体系,融入诚信用电理念做好盗窃电力等弊端的治理,配合社会化征信体系的建设实现电力行业的进步与改革。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可改变当前居民生活消费电力管理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在电力抄核收管理、防窃电管理、欠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等领域也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三)推广家庭能源管理服务应用

居民生活电力消费中电力浪费比重较高,普通居民对于个人用电量认知较为模糊,虽然有意节省电费,但是在节能能源电力行为习惯方面却不甚理想,通过引入家庭能源管理服务能够有效规范消费者用电行为,督促其形成环保的用电习惯实现节能能源目标。家庭能源管理通过实时跟踪用电成本、了解家庭中电力流向为居民日常电量消费提供明确指引,对家庭中各类大功率耗电设备实现高效管理,在方便用户管理家庭电器的同时减少了电力消费开销,同时极大的提升电力消费智能化水准。比如智能电表可帮助消费者节省电费,但是主要服务与电力公司读取电量数据,对于居民消费而言,节能降耗更多的还需要依靠相关家庭能源管理服务器,这类设备不仅与家庭中的电器点配套,通过发挥电流量统计和过电保护功能与各种家用设备相连,包括智能电表、智能洗衣机、远程可控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充电站等,实现家庭耗电的高效管理,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与开支等目的。要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完善有序用电和节约用电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转变居民电力能源消费观念,重视生活节能,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节能节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影响因素主要以收入、电价、家用电器耗电与替代能源为主,要结合居民生活电力消费特征从加强用电秩序管理、节能降耗、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居民用电质量,确保电力能源的高效开发与应用,为居民生活用电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董军,吴鸣.我国居民电力消费影响因素的协整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9):185-187.

[2]朱凯,尹海涛.中国居民生活电力消费的分解分析[J].中国电力,2014(3):130-134.

[3]曲建升,张志强,曾静静,等.西北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科学通报,2013(3):260-266.

[4]贾艳琴,张永凯.中国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演变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0):1016-1019.

[5]王常凯,谢宏佐.中国电力碳排放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4):21-27.

上一篇:财政专户资金影响的途径分析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商品陈列的五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