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鉴定 第9期

时间:2022-09-20 06:26:03

黄金鉴定 第9期

黄金一代

黄金,自古以来便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以其柔软的质地和较大的延展性,既不能锻铸兵器,也不能制造生产工具,唯古人以其光辉似日,尊为“金属之王”。金的储量少,主要散存于岩石或沙砾中,采炼不易,又增其值。黄金作形容词时,往往意为“完美”、“最佳”,如“黄金分割”、“黄金法则”、“黄金搭档”等。在团队运动中,“黄金搭档”指的就是完美契合的组合,足球场上有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篮球场上有马龙和斯托克顿……凑齐一对心有灵犀的组合不难,但若是同一时期同一团队中“唰”地涌现出一批风华绝代的球星那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盛景,通常我们会满怀期盼并热情地将他们称作――黄金一代。

黄金在拉丁语中意为“灿烂”,黄金一代的球员,必然以十年一遇的天才领衔,以华丽璀璨的进攻倾倒众生。上世纪50年代的匈牙利,由普斯卡斯、希代古提、柯奇士领衔并携手齐伯尔和布代等一干天才球员,将沉浸在“老子天下第一”幻想中的英格兰人杀得片甲不留,英国媒体震惊之余,也为匈牙利人的表演鼓掌叫好,为了描述普斯卡斯脚底拉球,轻巧骗过后卫之后得分的创意与优雅,更是搜尽了词典里的褒义词。感谢六年四冠(1949~1954)的洪韦德队为匈牙利国家队输送人才,感谢主帅舍贝什创立了中锋后撤战法,匈牙利黄金一代轻松夺得1952年奥运会金牌,可惜在1954年世界杯决赛中意外败给了韬光养晦的西德队。50年后,神奇教练雷哈格尔率领希腊捧得欧洲杯冠军,其奉行的肉搏战为中立球迷所不屑。职业人士固然叹服无懈可击的整体运转,余下只承认这是举世公认的“希腊神话”,并不曾有人提到“黄金”二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三五年。二战硝烟散去后,几乎在世界各地,足球运动都在飞速发展。球员转向职业化,身体素质和战术素养与当年都不可同日而语。世界杯上大比分蹂躏对手的情况越来越少,说明超级劲旅和中游球队之间差距正在缩小,寡头转向多元。足球运动对团队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利比里亚出一个威赫,威尔士出一个吉格斯,都不足以托起一国之望。小国的崛起,往往仰仗一批高水平球员形成合力,出成绩的同时也能提升整个国家的足球环境。“海上马车夫”荷兰便是最佳范本:从1949年到1955年,他们在26场国际比赛中输了22场,在上世纪60年代更是不敌卢森堡和北爱尔兰。随着教父米歇尔斯的改革和罗马尼亚教练科瓦奇的调教,阿贾克斯连续三年称霸欧洲冠军杯,全攻全守的荷兰黄金一代登上了历史舞台。1974年世界杯,痛失金杯(又是西德搅了好局)的橙色军团得了个“无冕之王”的称号,就此在国际足坛树立了别具一格的洒脱凌厉的球风。

除去“华丽”与“天才群”这两个黄金一代的准入标准外,能否将一线竞争力保持数年也作为鉴定黄金一代的重要标准―史上最著名的葡萄牙1989和1991世青赛冠军一代和捷克1996一代都证明了自己并非昙花一现。

俱乐部的黄金一代还得多加一条要求:球员本土化。俱乐部不同于国家队,选材范围几乎没有限制,一些多国部队组成的伟大球队可能获得“梦之队”的美誉,但却很少被称为黄金一代,外籍巨星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有时还抵不上二队出身的中场边缘主力。曼联两度折桂欧冠,“巴斯比孩子”和“弗格森孩子”这两个亲切的称呼,已经说明了他们的黄金地位;苏格兰凯尔特人队在1967年登顶欧洲之巅,所有绿衣勇士都出自格拉斯哥方圆30里内。本土球员与球迷间的血浓于水的感情,是“黄金”赞誉的基础。

上一篇:炼金术士 第9期 下一篇:那些花儿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