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课外就业指导活动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时间:2022-09-20 06:15:57

完善课外就业指导活动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要: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从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环节入手完善课外就业指导活动,然后论述了课外就业指导活动的优势,介绍了课外就业指导活动具体实施方式和案例。

关键词:就业指导活动;就业能力;课外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12―0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为适应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创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提前做好就业或创业的准备,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其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实训性、引导性。通过各高校近六年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要想使就业指导课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课外实践环节。本文试图从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课外就业指导活动入手探讨就业指导课的改革模式。

一、现有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1.总体课时较少,不利于学生深刻掌握知识。教育部要求就业指导课的课时不能少于38学时,但是在落实上许多高校达不到规定的学时要求。以河北省石家庄学院为例,教学计划中明确写明分别在大一第二学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8学时,2学分;大二第二学期讲授职业化素质与能力,8学时,2学分;大三第二学期讲授求职择业指导,16学时,2学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实践学时,但是实践学时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多少学时,也没有指明具体在哪个年级进行。事实上,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教师指导和必要的监管。由于整体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内容掌握不够,理解不透,体验不深。

2.教学实践性差,学生参与度低。相比其他课程而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参与性。这门课程应该将社会需求和个人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学生自身实践,切身体会找到自身的薄弱方面加强训练使之适应社会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理论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少,不能深入到社会实际, 缺少实践性和创新性,导致该课程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削弱了教学效果,显得课程枯燥、不切实际。

3.课程定位不准确。许多高校把就业指导课程仅仅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而不是一门学科,也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程看成是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的引导性课程。再加上领导重视不到位,队伍建设不到位,经费开支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到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研室,缺少归属感。因此种种有趣的现象频发,比如把就业指导课与形式政策课混在一起,把就业指导课与班会混在一起,让没有专业基础也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辅导员“赶鸭子上架”式地完成上课任务。

二、完善课外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实践证明,仅仅在课堂上以授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就业指导,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同身受。而课外就业指导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所谓课外就业指导活动是指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的和就业指导有关的活动,应该占就业指导课程总学时的一部分学时,通过相关行动研究发现一般占到1/2~2/3的学时比较合理,并且有相应学分。其具体内容包括就业实践指导、职业咨询、心理咨询与心理活动、职业测评、就业专场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与创业大赛等各种比赛。其性质是凸显就业指导的实践性、参与性、实训性、实战性。其实施渠道可以通过就业实践活动进行,实习见习中进行,心理工作坊中进行,计算机测评中进行,大学生团日活动中进行,通过招聘会、专场报告、班会进行等。相对课堂就业指导而言,它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广泛性、组织机制灵活性、时空开放性、选择自主性和效益综合性等特点,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它是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课堂就业指导课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一)课外就业指导活动的优势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外就业指导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观众,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自身主动参与,运用思维、情感、感觉,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2.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课外活动是将就业指导的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与参与性,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训练大学生各种能力,如沟通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还注重对学生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求知欲望的培养。

3.凸显教学的体验性。课外就业指导活动可以说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我思考、自我体会、自我升华及行为锻炼,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实践的经历,找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就业准备更加充分。

(二)具体实施方式和案例

1.就业实践指导。所谓“就业实践指导”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将就业指导课堂搬到用人单位,其操作程序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专业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针对学生在用人单位完成某项任务的具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给予相关的职业指导。这种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更强,还可以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指导形式生动活泼,因此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保育见习(专业见习)的时候,就业指导教师也参与进去,深入幼儿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行为,引导学生在幼儿园这个职业环境下如何与同事、领导、客户(孩子与家长)有效沟通,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与探索,引导学生将单位的用人标准与自己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制定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

2.职业生涯工作坊训练。职业生涯工作坊的实质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主持者可根据学习内容针对每期主题设计大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让大学生参与、体验、分享、感悟。通过领悟和内省,帮助大学生获得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提升自我,它的好处是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提供情景互动。

3.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参赛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这对于引发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深层思考、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很有帮助。以石家庄学院为例,河北省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般都在年底举行,我校都在7月份放暑假之前进行学校的复试选拔工作。由于我校的初选比河北省的选拔要早几个月,因此打算参赛的同学要提早一年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他们通过测评软件测评、去用人单位调查、实习、做兼职等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深刻思考再进行生涯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虽然这项课外活动不能保证所有同学都参与,但是可以通过少数参赛同学的带头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活跃整个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气氛,启发大家思考职业生涯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文军,贾立敏.论河北省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发展的教学瓶颈[J].出国与就业,2011(05).

[2]文军,贾立敏.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2012(07).

[3]王庆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4]隋长富.发展高校合作教育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

[5]熊晟钰.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所存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02).

上一篇:谈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 下一篇: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