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新型人型的几点要素

时间:2022-09-20 05:40:45

摘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到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学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为不断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关键词: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010-01

引言

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环境。

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促使青年学生经过大学阶段几年的学习和熏陶之后,成为既具有很高综合素养,又极具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样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它所培养的大学生的质量。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引导学生成为一流的人才。

那么,学生在大学阶段,有着怎样具体的需求?在培养一流创新型人才过程中,我们该如何着力?学教育本质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受教育者,学生在大学里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校园文化的熏陶,包括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师生平等、多学科交融、鼓励创新等氛围的营造,以及开放办学的心态。因此,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第一要务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第一要务,首先是因为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强调教师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的结合非常重要。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应成为大学至高无上而又不可替代的基本原则。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播一整套按照教学法组织起来的事实,也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仅凭记忆便可以掌握的僵死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独立地引导学生了解真实的求知过程,把握科学的精神。只有那些亲身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能够真正地传授知识:他是活灵活现的科学探索过程的精神所在,通过老师的传授以及经常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就可以看到知识存在的朴素形态,唤起内心的激情,直达知识的源头。

我们说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第一要务,其次是因为教师是大学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大学排行榜,每年高考前后愈演愈烈的生源争夺,等等,这些都表明大学竞争无处不在。而且,随着境外教育资源在内地的逐渐渗透,大学竞争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征。

大学竞争的核心是什么?我们或许可以列出社会声誉、生源质量、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毕业生作为等诸多名目,究其根本,大学竞争的核心还在于科研实力的竞争。只有一大批教师在科学研究领域不断身体力行,并带领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学术队伍不懈努力和探求,协力攻关,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不断催生一流的学术成果。

现代大学三大基本职能和国际交往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离不开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作为支撑。科研水平决定了其高度、深度和广度。因此我们说,人才是学校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条件,人才工作是第一要务。人才工作做好了,才能整体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从而也才能够争取到更多发展的资源。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的师资队伍?这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重大命题。

三、综合性、国际化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

在坚持走“综合性”发展道路的同时,必须强调办学的国际化。“国际化”也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手段。重视国际化办学,就是要始终保持开放办学的心态。坚持开放办学,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前人,继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要眼睛盯着世界的变化,盯着世界每一项新的发明成果和新的进步。只有通过广泛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国外最新学术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才能不断提高学术成果的国际化水平。也只有在坚持开放办学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特别重要。要着力营造师生平等的氛围,倡导启发式的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精神。同时要大力加强图书馆建设,经常举办各种形式、涵盖各学科的讲座和交流活动。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群体,他们在讲座、图书馆和研讨会等相对自由的世界里,摸索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要积极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从事创新活动,开展自由探索,注重创新文化、创新精神的培育,营造包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创新型人才的构成要素耗散结构理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不仅为揭示自然现象提供了一把理论钥匙,而且为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可以洞见的科学工具。

参考文献: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素探讨,田建国,理论前沿,2008-02-01 期刊

[2]创新型人才激励模式构建研究,许静,现代商贸工业,2010-08-01期刊

[3]教育技术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王洪录,殷宝媛,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08-22 期刊

上一篇:关于农村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浅谈怎样设计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