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树立正确价值观

时间:2022-09-20 05:04:37

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树立正确价值观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体,承担着为社会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家庭联系、实践指导等几方面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应如何科学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政教育;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也在经历一个与时俱进的转变过程。在新形势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任何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都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并能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观。整个社会倡导社会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领导、促进作用,能有效地维护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及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价值观的灵魂。在思想观念多样化的今天,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能够统一意志,能避免思想混乱和社会不稳定,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价值观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的坚定了全国人民实现此理想的决心,也有助于使当代大学生摆脱功利化的倾向,使其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终身的价值取向。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内容的时代精神是价值观的精髓。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能够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会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民族氛围。它对规范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而为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充实的思想条件。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加强社会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整合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价值选择可以多样化,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必须凸显,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高校要大力地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校园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办学思想、行为规范等也必须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不能无主次、无鉴别、无取舍地把各种文化拼凑在一起,搞“大杂烩”式文化,而应有主次、有鉴别地用先进文化统领和整合校园文化,使先进文化的引导力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来作用于大学生主体,引领大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1]

2.注重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高校教师担负着培育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他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提高其价值观认识水平。而且,新时代的教师要以新的观念引导人、以新的方式启发人、以新的精神鼓舞人、要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实施教学。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都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其规范行为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3.注意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他们文化认同感。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大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用心培养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热情应该被激发,从而使主流价值观上升为自觉行为,使他们对优秀文化进行自觉的继承和发展。

三、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与子女呆的时间最长,对子女最为理解,其教育很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其次,家庭教育多了一份情感教育,可以更好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达到目的。因此,父母要将加强对子女品德与人格教育,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家庭教育,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呼吁家长加强专业学习,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动态,多与学生讨论价值观方面的话题,使学校、家庭、社会及协调一致,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共同把大学生塑造成为社会的建设者。

四、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和教育,促进知行统一

实现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尽可能多的创造一切机会,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整合。要经常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及社会倡导和认可的价值观是他们从社会实践中去了解,从而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但是,在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务求实效。在形式上可以通过读书、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清明祭奠英烈和先辈、三下乡和社会调研等活动来进行。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长辈、关注民生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他们价值观的变化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得出只有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这不仅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实现其自身价值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学工部)

参考文献:

[1]覃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困惑及文化导向[J].学校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42.

[2]张亚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原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2).

上一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下一篇:从日\汉语音对比看对外汉语教学